##ReadMore##
2009/10/24
2009/10/19
NHK「美の壺」file.148「少女雑誌」
昨晚睡前轉到NHK教育台,恰好看到的節目。每一集介紹一個主題,我對其他的沒興趣,也剛好被我看到的這一集是我有興趣的,我看得目不轉睛,心裡有種雜誌人都應該來看這集才對的感覺。另外,先說好,這篇可能有點長,沒興趣的可以不用打開看了。
##ReadMore##
依照官網的方式,看圖說故事,共18張圖。

日本的少女雜誌出現在明治時代。明治35年,當時女孩子被准許進學,而以這些女學生為對象的雜誌創刊了。直到昭和初期共有13本雜誌出刊,創造了少女雜誌的活躍現象。

東京彌生美術館在10/1~12/23推出少女雜誌展,並復印已停刊的少女雜誌,其藝術性到如今依然受到注目。

雜誌封面的少女圖像,從明治開始到大正、昭和,眼睛部份一直在變大,是為什麼呢?

明治38年11月號的「少女界」雜誌的封面畫像。少女的眼睛是由點線描繪而成,是幅蘊含江戶時代美人圖之傳統的畫風。

大正5年2月號「新少女大」雜誌。大正時代畫家竹久夢二所繪的少女像登場。首次出現眼睛睜開、描繪眼中光芒的圖,彷彿想要說些什麼、生動的表情因此而誕生。

大正15年2月號「少女画報」。竹久夢二之後,大眼睛成為主流。高畠華宵所畫的少女圖,甚至有著明顯的雙眼皮。強調白皙的皮膚以及華美的樣子。

昭和14年4月號「少女の友」。進入昭和時期後,眼睛的大小更是誇張。這張是中原淳一的作品。評論家上笙一郎說,大眼睛有著當時無法自由發言的女孩,藉著大眼傳達自我想法的意思在。

即使再小,附錄也要盡其可能的做得可愛並精緻。這些附錄是當時的少女最大的寶物。

這是「少女の友」昭和12年1月號的附錄。是一本題有「「スーヴニール思い出」的小筆記本。封面像是木雕的厚重質感,其實是利用厚紙成型使其凹凸。

那時,因為郵寄品的規範,只能使用紙類製作附錄。打開後可以看到中原淳一的圖畫以及文豪北原白秋等人的文學作品。
當初出版「少女の友」的出版社、現今的日本社的岩野先生這樣說:「細微的切割等作業都是人工手做的吧,若是考慮成本是絕對做不出來的。當時的編輯們總是盡心盡力想要做出好東西,抱持著給予少女夢想的熱情才能堅持下去的吧。」

「少女の友」昭和11年1月號的附錄,被稱為附錄的最高傑作「彦根屏風たとう」。展開後可以收納信紙、郵票等。是以國寶彦根屏風為參考製作的。

展開以後,可以看到華麗複雜的結構。中間的盒子裡頭是小鹿、鶴、松的染畫。這樣的附錄在當時,吸引了每月20萬的讀者數。

少女雜誌標榜著「賢妻良母」的傳統意志,一方面又回應著少女對戀愛的憧憬。昭和12~13年連載的川端康成的少女小說「乙女の港」。以教會學校為舞台,描繪高年級生與低年級生中「S」(超越友情)的故事。

從眾多讀者中選出模特兒,拍攝「乙女の港」的真人照片。這個企劃引起很大迴響,「S」也越來越流行。

昭和15年6月號,由中原淳一描繪的最後一期封面。當時的少女雜誌受到軍方壓力,不得不變更路線。中原淳一離開「少女の友」。少女雜誌中的戀愛相關內容自此消失,轉換成戰爭意味濃厚的題目。

少女雜誌是在殘酷年代中,那些少女們心中美的王國。
##ReadMore##
依照官網的方式,看圖說故事,共18張圖。

日本的少女雜誌出現在明治時代。明治35年,當時女孩子被准許進學,而以這些女學生為對象的雜誌創刊了。直到昭和初期共有13本雜誌出刊,創造了少女雜誌的活躍現象。

東京彌生美術館在10/1~12/23推出少女雜誌展,並復印已停刊的少女雜誌,其藝術性到如今依然受到注目。

雜誌封面的少女圖像,從明治開始到大正、昭和,眼睛部份一直在變大,是為什麼呢?

明治38年11月號的「少女界」雜誌的封面畫像。少女的眼睛是由點線描繪而成,是幅蘊含江戶時代美人圖之傳統的畫風。

大正5年2月號「新少女大」雜誌。大正時代畫家竹久夢二所繪的少女像登場。首次出現眼睛睜開、描繪眼中光芒的圖,彷彿想要說些什麼、生動的表情因此而誕生。

大正15年2月號「少女画報」。竹久夢二之後,大眼睛成為主流。高畠華宵所畫的少女圖,甚至有著明顯的雙眼皮。強調白皙的皮膚以及華美的樣子。

昭和14年4月號「少女の友」。進入昭和時期後,眼睛的大小更是誇張。這張是中原淳一的作品。評論家上笙一郎說,大眼睛有著當時無法自由發言的女孩,藉著大眼傳達自我想法的意思在。

即使再小,附錄也要盡其可能的做得可愛並精緻。這些附錄是當時的少女最大的寶物。

這是「少女の友」昭和12年1月號的附錄。是一本題有「「スーヴニール思い出」的小筆記本。封面像是木雕的厚重質感,其實是利用厚紙成型使其凹凸。

那時,因為郵寄品的規範,只能使用紙類製作附錄。打開後可以看到中原淳一的圖畫以及文豪北原白秋等人的文學作品。
當初出版「少女の友」的出版社、現今的日本社的岩野先生這樣說:「細微的切割等作業都是人工手做的吧,若是考慮成本是絕對做不出來的。當時的編輯們總是盡心盡力想要做出好東西,抱持著給予少女夢想的熱情才能堅持下去的吧。」

「少女の友」昭和11年1月號的附錄,被稱為附錄的最高傑作「彦根屏風たとう」。展開後可以收納信紙、郵票等。是以國寶彦根屏風為參考製作的。

展開以後,可以看到華麗複雜的結構。中間的盒子裡頭是小鹿、鶴、松的染畫。這樣的附錄在當時,吸引了每月20萬的讀者數。

少女雜誌標榜著「賢妻良母」的傳統意志,一方面又回應著少女對戀愛的憧憬。昭和12~13年連載的川端康成的少女小說「乙女の港」。以教會學校為舞台,描繪高年級生與低年級生中「S」(超越友情)的故事。

從眾多讀者中選出模特兒,拍攝「乙女の港」的真人照片。這個企劃引起很大迴響,「S」也越來越流行。

昭和15年6月號,由中原淳一描繪的最後一期封面。當時的少女雜誌受到軍方壓力,不得不變更路線。中原淳一離開「少女の友」。少女雜誌中的戀愛相關內容自此消失,轉換成戰爭意味濃厚的題目。

少女雜誌是在殘酷年代中,那些少女們心中美的王國。
ワケあり商品
字面上直接看「有理由的商品」?這是什麼鬼?簡單來說,就是因為某些理由,所以賣得比較便宜的商品。
##ReadMore##
近期,在日本相當流行所謂的「ワケあり商品」,一方面是應付不景氣,滿足大家花少少的錢就能買高級品的心態,一方面我想也是不論何時,主婦們都是小氣的吧!
其實這種商品並非最近才開始有的,像我們常聽到的過季商品、瑕疵品等都可以算是「ワケあり商品」。比如說過季不流行的衣服、脫線的衣服、稍微撞到有凹痕的沙發等,在功能上沒有問題,或者瑕疵在不顯眼處,雖然還能用得很開心,卻會因為小小的問題而必須降低價格。而原本不能將瑕疵品放在展場上的原則,也因為「ワケあり商品」能夠滿足某些消費者,而有了上檯面的機會。不浪費資源,還可以讓買賣雙方都歡喜!
曾在電視上看過一家製菓工廠,將工廠生產的瑕疵品,比如說邊緣烤焦一些些、運送過程中碎了一些、袋子中有塊餅乾破掉了...這些都必須丟棄、不能販賣的。於是這家工廠在附近開設了一間直營店,專門賣這些瑕疵商品,每天不到開門時間就已經大排長龍,不用幾個小時就通通賣完之類。
又比如說某家百貨公司地下街賣烤牛肉(ローストビーフ)的店,每條烤出來的牛肉並非厚薄均一,不合販賣規格的部份得切除。但是丟掉又很浪費,於是把所謂的「端っこ」(邊邊部分)降到約四分之一的價位,照樣一堆人搶著要。也是,明明就是同樣的東西,只是比較不好看,吃下肚還不就是那樣,家裡又不是開店,何必搞得富麗堂皇?
再說,破了一小塊的皮沙發,卻是破在底下,誰看得到呢?可能花不到一半價錢就買得到了耶,誰還在乎那個小破洞?過了季、不流行的衣服?有什麼關係?我又不是要走秀,是吧?就是因為這樣,「ワケあり商品」真的能滿足想要奢侈些,卻又不敢灑大錢的顧客哦!
##ReadMore##
近期,在日本相當流行所謂的「ワケあり商品」,一方面是應付不景氣,滿足大家花少少的錢就能買高級品的心態,一方面我想也是不論何時,主婦們都是小氣的吧!
其實這種商品並非最近才開始有的,像我們常聽到的過季商品、瑕疵品等都可以算是「ワケあり商品」。比如說過季不流行的衣服、脫線的衣服、稍微撞到有凹痕的沙發等,在功能上沒有問題,或者瑕疵在不顯眼處,雖然還能用得很開心,卻會因為小小的問題而必須降低價格。而原本不能將瑕疵品放在展場上的原則,也因為「ワケあり商品」能夠滿足某些消費者,而有了上檯面的機會。不浪費資源,還可以讓買賣雙方都歡喜!
曾在電視上看過一家製菓工廠,將工廠生產的瑕疵品,比如說邊緣烤焦一些些、運送過程中碎了一些、袋子中有塊餅乾破掉了...這些都必須丟棄、不能販賣的。於是這家工廠在附近開設了一間直營店,專門賣這些瑕疵商品,每天不到開門時間就已經大排長龍,不用幾個小時就通通賣完之類。
又比如說某家百貨公司地下街賣烤牛肉(ローストビーフ)的店,每條烤出來的牛肉並非厚薄均一,不合販賣規格的部份得切除。但是丟掉又很浪費,於是把所謂的「端っこ」(邊邊部分)降到約四分之一的價位,照樣一堆人搶著要。也是,明明就是同樣的東西,只是比較不好看,吃下肚還不就是那樣,家裡又不是開店,何必搞得富麗堂皇?
再說,破了一小塊的皮沙發,卻是破在底下,誰看得到呢?可能花不到一半價錢就買得到了耶,誰還在乎那個小破洞?過了季、不流行的衣服?有什麼關係?我又不是要走秀,是吧?就是因為這樣,「ワケあり商品」真的能滿足想要奢侈些,卻又不敢灑大錢的顧客哦!
2009/10/18
我只是作好配角的角色
這句話是我很喜歡的一位日本藝人講的話。這個人叫做上田晋也(うえだ しんや),屬於搞笑團體くりぃむしちゅー。
##ReadMore##
搞笑團體或個人在日本被稱作「お笑い芸人」,在「笑い」前面加個お,就可以知道日本人不但不輕視這個職業,反而很尊敬。若搞笑界也有所謂的奧斯卡獎、艾美獎這樣的獎項等級,那一定就是指「M-1グランプリ」了,M就是「漫才( MANZAI)」的頭文字。每年舉辦一次,對非資深或名氣低的漫才團體是最高榮譽。
歷代的冠軍有NON STYLE、サンドウィッチマン、チュートリアル、ブラックマヨネーズ等,照理說,得到這個榮譽應該從此就在搞笑界平步青雲才是,其實卻不然。M-1考驗的是漫才,有點像雙人或多人相聲,而只靠著漫才就想在藝能界橫著走是不夠的。像去年冠軍NON STYLE在最後決賽中,評審就說,漫才雖然很不錯,之後的發展卻令人擔心,因為兩個人的話術都不好。再怎麼紅也只能淪為表演,不會講話更拿不到節目、當不上主持人。
由此可見M-1雖然是一個頂點的指標,得不到此獎的其他藝人卻依然可以靠其他方式走紅。我之所以注意到上田晋也,就是因為他的主持功力。在くりぃむしちゅー一起出現的(主持)節目中,掌握主持大棒的通常是上田晋也,好笑是當然,隨機應變的能力也很不錯。
在某一個節目中,後輩問他是怎樣在這個圈子做得這麼好?他說「我只是作好配角的角色,去讓主角發光」。因為是隱藏攝影機單元,不用懷疑他是故意這樣說。當然,在一些有大物司会(大牌主持人)在的場合,他的確很盡責,但他舉的一個例子,讓我非常佩服他。
有一個節目「おしゃれイズム」是由上田晋也、藤木直人跟森泉一起主持的。有看節目就會知道,訪問來賓時,上田晋也講的話絕對比其他兩人多得多,主持資歷也是他最資深,可是他卻也說,他只是配合藤木直人,藤木直人才是主角云云。
當一個表面上的主角,說他其實每次都只是在做好一個配角,讓其他人發光的時候,他就是最優秀的主角囉!
##ReadMore##
搞笑團體或個人在日本被稱作「お笑い芸人」,在「笑い」前面加個お,就可以知道日本人不但不輕視這個職業,反而很尊敬。若搞笑界也有所謂的奧斯卡獎、艾美獎這樣的獎項等級,那一定就是指「M-1グランプリ」了,M就是「漫才( MANZAI)」的頭文字。每年舉辦一次,對非資深或名氣低的漫才團體是最高榮譽。
歷代的冠軍有NON STYLE、サンドウィッチマン、チュートリアル、ブラックマヨネーズ等,照理說,得到這個榮譽應該從此就在搞笑界平步青雲才是,其實卻不然。M-1考驗的是漫才,有點像雙人或多人相聲,而只靠著漫才就想在藝能界橫著走是不夠的。像去年冠軍NON STYLE在最後決賽中,評審就說,漫才雖然很不錯,之後的發展卻令人擔心,因為兩個人的話術都不好。再怎麼紅也只能淪為表演,不會講話更拿不到節目、當不上主持人。
由此可見M-1雖然是一個頂點的指標,得不到此獎的其他藝人卻依然可以靠其他方式走紅。我之所以注意到上田晋也,就是因為他的主持功力。在くりぃむしちゅー一起出現的(主持)節目中,掌握主持大棒的通常是上田晋也,好笑是當然,隨機應變的能力也很不錯。
在某一個節目中,後輩問他是怎樣在這個圈子做得這麼好?他說「我只是作好配角的角色,去讓主角發光」。因為是隱藏攝影機單元,不用懷疑他是故意這樣說。當然,在一些有大物司会(大牌主持人)在的場合,他的確很盡責,但他舉的一個例子,讓我非常佩服他。
有一個節目「おしゃれイズム」是由上田晋也、藤木直人跟森泉一起主持的。有看節目就會知道,訪問來賓時,上田晋也講的話絕對比其他兩人多得多,主持資歷也是他最資深,可是他卻也說,他只是配合藤木直人,藤木直人才是主角云云。
當一個表面上的主角,說他其實每次都只是在做好一個配角,讓其他人發光的時候,他就是最優秀的主角囉!
2009/10/17
2009/10/16
雞生蛋蛋生雞
因為研究的關係,我最近狂看某兩大政論節目。看這種東西已經是一種折磨,自然也養成可以忽略一些莫名奇妙、亂七八糟的東西。今天看到的、寫出來的只是冰山一角,就當是喝茶閒聊吧。
##ReadMore##
主持人拿出一張影印的紙,上頭是CNN做的民調,結果是有82%民眾要馬英九下台。CNN,聽起來很專業,又是國外有名的專業新聞媒體,更加強其公信力。電視這種影視媒體,有一個特色,他要你看什麼你不能不看,他不想要你看什麼你也看不到,鏡頭一轉,你就是把頭擰過來也窺不到其中奧秘。
把影片定格,我也才發現,主持人手中那張紙有著秘密。倒不是說結果造假,看整個表格的規格,就可以先猜出這是網路上做的調查,於是首先就要懷疑其統計上的信度。若是有心,直接把表格拿出來便可造成轟動。可惜CNN有良心,在表格下方清楚明白標示著「這並非科學問卷調查」。
這代表了什麼?CNN也只是配合時事(八八水災後),在網路上做了這樣的問卷,只有一個問題、只有兩個答案,非是即否。因此CNN很乖的標明,不希望有人誤會這是CNN花錢花人力花時間作出來的有效問卷。可怕的是,當主持人拿出來,主動的忽略了CNN的注解,將網路上可能有人灌票、可能只有特定使用者才會去投票等的可能性給隱藏,將這樣一份沒有太高信度的問卷,偽裝成全台灣有82%民眾都希望馬英九下台。真可謂唯恐天下不亂。
查過近一年半來的收視率,發現有趣的事情。某藍調政論節目的收視率總是領先於某綠調節目,偶而差距拉大、偶而相當靠近,但領先幾乎是固定的那一家。直到八八水災後,綠調節目整個大逆轉,整整一個月(或許後來也是)把藍調節目踩在腳下。理由可能有很多,大家就自由想像。
題目說的雞與蛋問題,一直都被套在媒體亂象的解釋上,到底是媒體帶頭亂,或者是人先亂,媒體只是隨波逐流?枉顧節目信度,只想把誇張的非事實呈現給觀眾,到底是節目居心不良,還是迎合觀眾?真的是一個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大哉問!
##ReadMore##
主持人拿出一張影印的紙,上頭是CNN做的民調,結果是有82%民眾要馬英九下台。CNN,聽起來很專業,又是國外有名的專業新聞媒體,更加強其公信力。電視這種影視媒體,有一個特色,他要你看什麼你不能不看,他不想要你看什麼你也看不到,鏡頭一轉,你就是把頭擰過來也窺不到其中奧秘。
把影片定格,我也才發現,主持人手中那張紙有著秘密。倒不是說結果造假,看整個表格的規格,就可以先猜出這是網路上做的調查,於是首先就要懷疑其統計上的信度。若是有心,直接把表格拿出來便可造成轟動。可惜CNN有良心,在表格下方清楚明白標示著「這並非科學問卷調查」。
這代表了什麼?CNN也只是配合時事(八八水災後),在網路上做了這樣的問卷,只有一個問題、只有兩個答案,非是即否。因此CNN很乖的標明,不希望有人誤會這是CNN花錢花人力花時間作出來的有效問卷。可怕的是,當主持人拿出來,主動的忽略了CNN的注解,將網路上可能有人灌票、可能只有特定使用者才會去投票等的可能性給隱藏,將這樣一份沒有太高信度的問卷,偽裝成全台灣有82%民眾都希望馬英九下台。真可謂唯恐天下不亂。
查過近一年半來的收視率,發現有趣的事情。某藍調政論節目的收視率總是領先於某綠調節目,偶而差距拉大、偶而相當靠近,但領先幾乎是固定的那一家。直到八八水災後,綠調節目整個大逆轉,整整一個月(或許後來也是)把藍調節目踩在腳下。理由可能有很多,大家就自由想像。
題目說的雞與蛋問題,一直都被套在媒體亂象的解釋上,到底是媒體帶頭亂,或者是人先亂,媒體只是隨波逐流?枉顧節目信度,只想把誇張的非事實呈現給觀眾,到底是節目居心不良,還是迎合觀眾?真的是一個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大哉問!
2009/10/10
2009/10/08
很強的台風
這不是我自己說的,是電視說的!
##ReadMore##
這幾天一直看到新聞用「非常に強い」來形容這次的颱風,第一次聽到很想笑,「非常強的颱風」……這好口語啊。後來不管轉哪一台、哪一時段的新聞、哪一個主播都用一樣的辭彙,我就囧了,查了才知道,「非常に強い」就是日本對颱風分類的其中一種,並不是主播自己對颱風的形容。
台灣對颱風分類成三種:輕度、中度、強烈,聽起來不會有想笑的感覺。日本其實也還好,「強い」「非常に強い」「猛烈な」三種,只有中間那個很妙。中國大陸的分類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對照起台灣的分類是「熱帶風暴/強烈熱帶風暴」「颱風/強颱風」「超強颱風」。呃…非常啦、超啦,怎麼就覺得太口語,放在官方分類很有違和感啊?
以前聽人家說,日本沒在放颱風假的,我想可能是那時候颱風還不太會侵襲到日本,或者是不太嚴重的關係吧。可是這次有放哦,也跟台灣一樣很機車的只放中小學…大學要自理。翻了學校網頁,第一條更新的消息就是關於颱風放假。上頭說,今天的第一、二節放假,中午後的課程端看JR常磐線有沒有正常運行而定。嗯…說今天晚上會直接侵襲東北,那我應該可以期待它慢慢的前進吧?
by the way,鳩山當上首相之後,很快的就跟老婆「幸夫人」出國去。這個幸夫人給我的感覺很妙,好像是美國的蜜雪兒、法國的卡拉布妮加上台灣的周美青。為什麼這麼說呢?媒體好幾次關注蜜雪兒夫人穿的衣服,而這次日本媒體對幸夫人就是這樣,還去拍鳩山陪老婆逛街買衣服。我昨天才知道,幸夫人是寶塚畢業生,難怪……。
幸夫人出國時,不知道是在什麼場合,還帶頭秀了一段歌曲,這也可以跟寶塚連起來,也可以聯想到出唱片的卡拉布妮了吧!再來說到周美青,前幾個首相的太太都比較像曾文惠,默默跟在首相老公後面的感覺,幸夫人就有點像周美青,偶而露露臉做事情,然後也比較受媒體關注。
既然是這樣…像周美青也就罷了,幸夫人千萬不要像到吳淑珍,囧。
##ReadMore##
這幾天一直看到新聞用「非常に強い」來形容這次的颱風,第一次聽到很想笑,「非常強的颱風」……這好口語啊。後來不管轉哪一台、哪一時段的新聞、哪一個主播都用一樣的辭彙,我就囧了,查了才知道,「非常に強い」就是日本對颱風分類的其中一種,並不是主播自己對颱風的形容。
台灣對颱風分類成三種:輕度、中度、強烈,聽起來不會有想笑的感覺。日本其實也還好,「強い」「非常に強い」「猛烈な」三種,只有中間那個很妙。中國大陸的分類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對照起台灣的分類是「熱帶風暴/強烈熱帶風暴」「颱風/強颱風」「超強颱風」。呃…非常啦、超啦,怎麼就覺得太口語,放在官方分類很有違和感啊?
以前聽人家說,日本沒在放颱風假的,我想可能是那時候颱風還不太會侵襲到日本,或者是不太嚴重的關係吧。可是這次有放哦,也跟台灣一樣很機車的只放中小學…大學要自理。翻了學校網頁,第一條更新的消息就是關於颱風放假。上頭說,今天的第一、二節放假,中午後的課程端看JR常磐線有沒有正常運行而定。嗯…說今天晚上會直接侵襲東北,那我應該可以期待它慢慢的前進吧?
by the way,鳩山當上首相之後,很快的就跟老婆「幸夫人」出國去。這個幸夫人給我的感覺很妙,好像是美國的蜜雪兒、法國的卡拉布妮加上台灣的周美青。為什麼這麼說呢?媒體好幾次關注蜜雪兒夫人穿的衣服,而這次日本媒體對幸夫人就是這樣,還去拍鳩山陪老婆逛街買衣服。我昨天才知道,幸夫人是寶塚畢業生,難怪……。
幸夫人出國時,不知道是在什麼場合,還帶頭秀了一段歌曲,這也可以跟寶塚連起來,也可以聯想到出唱片的卡拉布妮了吧!再來說到周美青,前幾個首相的太太都比較像曾文惠,默默跟在首相老公後面的感覺,幸夫人就有點像周美青,偶而露露臉做事情,然後也比較受媒體關注。
既然是這樣…像周美青也就罷了,幸夫人千萬不要像到吳淑珍,囧。
2009/10/03
絢香-I Believe
絢香-I Believe
絢香是我蠻喜歡的歌手,年紀雖然輕(比我還小),卻一出道直到現在都擁有不退的人氣。今年初突然宣布與演員水嶋ヒロ已經登記結婚,兩人年紀都輕,但水嶋在記者會上發表的言論,讓他們的粉絲都相信他們可以走得長遠。當初消息一出來,我還想會不會引起騷動,畢竟水嶋是位剛紅起來的帥哥演員,絢香又是大有前途的歌手。但這個結婚報導倒是顯得很平靜。
絢香出道的第一首單曲「I Believe」與第四張單曲「三日月」各自描述了剛上京(從別的地方到東京)時,邁向歌手夢想的不安、堅強與想家、想念家鄉情人的情緒,幾天前的Music Station選出了新百大國民歌曲,其中「三日月」上了榜,投票的人如是說「與自己剛到東京時的心情相似,聽著有種共鳴感」。
絢香與コブクロ(可苦可樂)的二度合作我也相當喜歡。第一次合作的作品「WINDING ROAD」是充滿希望的、第二次卻合寫出了「あなたと」如此扣人心弦的情歌。兩次的合作都很經典!
可惜的是,在宣佈婚訊的同時也坦承自己患了病,一種叫做葛瑞夫茲氏症的疾病,似乎是與甲狀腺有關。其實在出道第二年就已經發現,一直以藥物等控制,直到結婚記者會上,宣佈今年內結束所有的音樂活動,暫時引退專心養病。這麼年輕、這麼有才華卻不得不暫時退出,實在很可惜,希望他可以盡快把身體養好,再回來唱歌。
我要介紹他的四首歌,分別就是上頭講過的「I Believe」「三日月」「WINDING ROAD」,以及他活動休止前的最後一張單曲「みんな空の下」,因為篇幅過長,每一首都用一篇的篇幅,並且分成四週來介紹。
##ReadMore##
絢香是我蠻喜歡的歌手,年紀雖然輕(比我還小),卻一出道直到現在都擁有不退的人氣。今年初突然宣布與演員水嶋ヒロ已經登記結婚,兩人年紀都輕,但水嶋在記者會上發表的言論,讓他們的粉絲都相信他們可以走得長遠。當初消息一出來,我還想會不會引起騷動,畢竟水嶋是位剛紅起來的帥哥演員,絢香又是大有前途的歌手。但這個結婚報導倒是顯得很平靜。
絢香出道的第一首單曲「I Believe」與第四張單曲「三日月」各自描述了剛上京(從別的地方到東京)時,邁向歌手夢想的不安、堅強與想家、想念家鄉情人的情緒,幾天前的Music Station選出了新百大國民歌曲,其中「三日月」上了榜,投票的人如是說「與自己剛到東京時的心情相似,聽著有種共鳴感」。
絢香與コブクロ(可苦可樂)的二度合作我也相當喜歡。第一次合作的作品「WINDING ROAD」是充滿希望的、第二次卻合寫出了「あなたと」如此扣人心弦的情歌。兩次的合作都很經典!
可惜的是,在宣佈婚訊的同時也坦承自己患了病,一種叫做葛瑞夫茲氏症的疾病,似乎是與甲狀腺有關。其實在出道第二年就已經發現,一直以藥物等控制,直到結婚記者會上,宣佈今年內結束所有的音樂活動,暫時引退專心養病。這麼年輕、這麼有才華卻不得不暫時退出,實在很可惜,希望他可以盡快把身體養好,再回來唱歌。
我要介紹他的四首歌,分別就是上頭講過的「I Believe」「三日月」「WINDING ROAD」,以及他活動休止前的最後一張單曲「みんな空の下」,因為篇幅過長,每一首都用一篇的篇幅,並且分成四週來介紹。
##ReadMore##
訂閱:
文章
(
At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