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日本事情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日本事情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0/02/19

清潔過度(羞)

今天早上去看了耳鼻喉科,是溫柔的女醫生。那間醫院的兩位醫生要嘛就是家族關係、要嘛就是夫婦關係,因為都姓花澤,後者可能性較大吧。

##ReadMore##
今早,男醫生不看診,所以我讓溫柔女醫生看了耳朵。醫生說我可能是自己清潔耳朵時,伸太進去了,所以清掉卻沒弄出來的屑屑卡在裡面,不阻礙聽力,但一旦有打嗝、哈欠等讓空氣進去的動作,空氣就會在裡面形成聲音。所以醫生叫我以後只要清耳廓部分就好,不要太裡面(很羞)。

今天騎車去赤塚站,醫院還要繞過北口,從南口前的馬路直直騎才會到。因為這條路是我查google map來的,不是以往朋友教我走的路。第一次總是比較緊張,邊比對抄下來的地圖,邊小心翼翼的騎,怕騎過頭或騎錯就迷了路。

幸好,一路順利的到了醫院。我放好腳踏車,便看到一位男士在診所門口的本子上不知道寫些什麼。等他走開我便上前看,居然是預約本子。窗口掛號是8:45開始,但8點整開始就可以在本子上寫上名字,當作預約掛號。等到8:45診所開了,可以依照上頭的順序領號碼牌。

我看了幾次的醫生,真的每次都好多人。診所一開就去、診所快關門的時候去,狀況都一樣。今天我騎到診所前才不到8點半,我就已經排第6位。搶位子的情況跟大醫院很像吧,可是明明就只是一間小診所。

日本的開業醫是不是很賺呢?除了看病患量之外,看護士人數應該也能夠了解。掛號一位、領藥付費一位、看診前的病況詢問記錄一位、進診療室之後陪在醫生旁邊的又兩位。全部算起來已經五位,不知道若兩位醫生同時看診的話,會有多少位護士?

2010/01/11

新年第一PO

很好,我知道今天已經邁入一月的中旬,嚴格來說也不能說新年了。

##ReadMore##
幾天前,我的右耳會發出類似「啵」的聲音,打嗝、轉頭之類的動作時才會聽到。本來決定今天要去看耳鼻喉科,便將鬧鐘定了七點。這對於冬天多眠的我,是挺辛苦的事情。

醒來之後,打開電視想醒醒腦,竄入耳中的便是某晨間情報節目(結合新聞、談話等)報導「今日は成人の日…blabla」(今天是成人節/成人之日)。很好,成人節是国民の祝日,也就是國定假日啦,醫院不開啦!

在我對這件事實感到愕然時,電視就那麼剛剛好報出了一條「日本一泣ける成人式」(日本最感動的成人儀式),是啊,我現在感動到都要哭啦。這麼早起是為了什麼,嗄?

接著,又報導出今年的福男選拔。福男選拔是兵庫縣西宮神社每年的慣例,1月10日深夜四點開始祭典,約兩個小時後結束,同時便會「開門」,等在門外的幾千人就會奔向約230公尺遠的本殿。終點處會有神主(又叫神官,是在神社工作、執行神社相關事務的人)在等著,得跑第一並且抱住在終點等待的神主才算贏。

今年的冠軍是大阪體育大學的學生。但真不公平啊,他是田徑部的隊員,100公尺不用11秒就可以跑到,籤運還超好。因為參加者太多,不能通通排成一列進門,所以在選拔前需要抽籤,抽到前排的當然有利啦。門一開,就看到冠軍站在最前面,又是100公尺10秒多的年輕人,嘖嘖嘖。我實在很懶,要是我抽到中間、後面,我就直接走人了,根本跑不到啊囧。不然就跑最後一個,跑前面的話好危險啊,一跌倒搞不好都要被踩,唉唷。我真的很懶又貪生怕死。


2009/11/25

事業仕分け

最近日本都在吵這項話題,而這也是鳩山新政府上場後很強調的政績。

##ReadMore##
簡單來說,「事業仕分け」就是開一個會議,把用到政府稅金的事業通通攤開來,並且決定這筆錢要花還是不要花,做好的決議呢,則是交給內閣作為下一次預算分配的準則。當初新政府在選舉時,推出了一套白皮書,裡頭有一些改革的作法,包括這個「事業仕分け」也是。

「事業仕分け」的最大好處,就是藉此降低浪費,把省吃儉用剩下來的錢拿去實行真正好的政策,也順便用在白皮書上所做出的承諾。選舉時白皮書就被批評,餅畫這麼大,錢要哪裡來?所以「事業仕分け」也算是解決這項問題的一個藥方。

只是啊,看了好幾天的討論、以及每天的結論,我慢慢覺得很好笑。因為「事業仕分け」的目的只有一個:分別這筆錢是「要」還是「不要」。所以有一些表面上看不出利益,看起來是亂花的機構,就會很吃虧。我印象很深的是「日本科学未来館」與「自衛隊広報事業費」兩項。其實今天的部份討論了日本大學研究所教育支援的金額,結論是建議縮減三分之一,但我想我都要畢業了,就…不關我的事了(逃)。

日本科學未來館在「事業仕分け」會議上,由館長毛利衛出面跟負責審查的人商談。我剛就說過了,「事業仕分け」的目的只有把錢分為該花或不該花,但實際上不該花的錢真的不該花嗎?這是「事業仕分け」團隊不太能考慮到的,說實在,時間也不夠他們去理解。於是毛利館長怎樣說明參觀人數已經逐年上升,在經濟不景氣時依然不減…blabla,審查員還是只有一句話「希望你們可以盡力增加收入」。因為參觀人數再多,日本科學未來館的赤字還是不爭的事實。

再說到自衛隊広報事業費,這是指自衛隊為了宣傳而花的費用,依照新聞所播,包括一些音樂活動、讓民眾認識自衛隊的活動之類,而這些都是免費參加的。審查員問:「是否可以有料化?」也就是說可不可以開始收錢。

不可否認,像博物館、科學館這種設施,若非故宮那麼龐大,或者背後有財團支撐,基本上很難賺錢。但因為賠了錢就關門嗎?

因為入不敷出所以要「檢討」?館長說了,他雖身為館長,但頭上有一個更大的法人機構在,很多時候他只能聽命行事。毛利衛是太空人出身,本身就是一個學識淵博的人,恐怕腦袋裝的知識比商業想法來的多。科學館賠錢又怎樣?誰能真正估算進館參觀的小孩子當中,不會再出個諾貝爾獎?不會再有一個毛利衛?

自衛隊的宣傳費也是一樣。日本是募兵制,連我家都收到好幾次招募的宣傳單。不多砸點錢讓大家對自衛隊產生興趣,日本是要擊潰自己的防衛機制嗎?

其實重要的不光是透過「事業仕分け」去區分,應該還要看得更深,會有赤字真的只是經營不善嗎?其中有多少的勾結情事是我們不知道的?去除掉那些恐怕再多的赤字都要變黑字。「事業仕分け」的立意是好,可惜新政權時間太短,才上來沒幾個月就得為明年的預算做決定,一心想要廢除以往舊政府的惡習的新政府,只透過「事業仕分け」就可以辦到嗎?

不過好家在,明年等他編好預算,我已經回台灣了!萬幸!萬幸啊!


2009/11/23

超神奇的「鼻歌で検索」

「鼻歌」就是指哼歌的意思。

##ReadMore##
前一陣子電視上介紹了一個網站,只要哼出或唱出一段旋律,網站就會幫你列出最有可能的歌單。原本已經忘記這個東西,剛剛在電視上聽到一段旋律,明明很熟悉,卻又想不起來是誰唱的、又是什麼歌,腦袋中冒出這個網站,真的很神奇哦!

但因為是日本公司架設的,日本歌是一定有,西洋歌也有可能,中文歌就不知道了,不過已經很有用囉!我用這個網站找到的就是GreeeeN的「遥か」。

有興趣的去看看吧→midomi


2009/11/19

日本也有

我常常埋怨日本什麼都沒有,但那只是針對吃的啦。那日本也有什麼?日本也有國務機要費,而且也有人貪這筆錢哦!

##ReadMore##
日本政府有一筆錢叫做「内閣官房報償費」,所謂的報償費也叫做機密費,內閣官房就有點像總統府秘書長,是總統(首相)身旁第一大的位置。

最近,關於這筆機密費的使用途徑是否要公開,各方面都在爭論中。而今天,現在的官房長官宣稱,前兩個月他共領出了一億兩千萬日幣的機密費,但他不願意表明用在哪,還說「領出來不代表已經用了」。

這筆錢用在哪,不需要報備,事後也不需要繳交發票,甚至也不會有監察機構做事後的審查,也就是說「老子我想怎樣用就怎樣用」。今天的晚間新聞有報導這件事,也有做出使用途徑的表,其中甚至包括買衣服、參加同學會之類的私用。我當時在忙,沒有及時轉頭去細看,這些途徑是已經被挖出來,還是媒體的猜測。

但可以肯定的是,這筆錢不管是公用還私用,都是不可說的秘密。因為曾經有人懷疑,以前的政府也曾拿這筆錢給在野黨,期望藉此順利達成某些協議,或者是給某些評論家,希望他們說一些政府的好話。

嗯…台灣的政治人物有朋友了


2009/11/12

いちょう

いちょう,銀杏,又稱公孫樹。家隔壁的小學門口,種了幾棵,秋天都已經來了好久,這幾棵樹最近才變了黃葉,真是太不爭氣了!

##ReadMore##
以前就讀的語言學校的通學路(上學走的路)上,交叉的那一條大馬路是就是一條的銀杏道路,整條路種的都是銀杏。秋天一到,不只樹上是黃的,連路面都被落葉染得金黃金黃。

其實還有好多地方是這樣的,東京最有名的好像是明治神宮外苑那兒的。為什麼東京這麼多銀杏呢?因為銀杏是他們的都花。可是…日本或許是太大了,好多好多地方都是把銀杏當成縣花啦、市花啦之類,銀杏也太忙了吧!

這裡放一下應景的歌曲,遊助的「いちょう」。既然只是應景,就不用翻譯歌詞了。根據了解,這首歌(副歌部份)是參考名曲卡農的喔,大家聽聽看。



2009/11/06

あなたが乗りたいのは、どっち?

你想要搭乘的是,哪一家?

##ReadMore##
昨天聽朋友說,他的教授下面有幾個學生,前陣子跟著一起到台灣做學術交流,老師問他們要做日本航空(JAL)還是中華航空,結果日本學生一致通過要做華航,理由是「比較安全」!

呵呵,呵呵,呵呵。我該替華航感到開心嗎?

今天的晚間新聞報導了JAL的社內報,在頭版對上映中的電影「沈まぬ太陽(不落日、不沉沒的太陽之意)」大肆抨擊。這部電影改編於山崎豐子的同名小說,以真實事件、真實人物為藍本。男主角由渡邊謙主演,前陣子在首映會還是記者會上,渡邊謙還在致詞時落淚,表達拍攝時的辛苦與大家的努力。而電影上映造成的轟動,為什麼會跟一家航空公司扯上關係?

照新聞內的簡單介紹,男主角在經歷了十年的海外勤務,終於可以回國的時候,就發生了墜機事故,而這個事故就是在指涉「日航ジャンボ機墜落事故」。事故發生在1985年8月,JAL從東京到大阪的飛機,在起飛半個多小時後墜落,524人中只有4人生還,是全世界單架飛機事故中死亡人數最多的事件。(依據wikipedia,死界上空難死者人數最多的是,1977年西班牙Tenerife機場跑道上兩台波音747互撞,造成583人死亡)

而現在的JAL就是認為電影「沈まぬ太陽」會使得JAL的形象跌落,那為什麼JAL會這麼緊張?因為他們經營得很糟糕啊!前幾天削減了幾條國內線的班次,空姐廣播時還要感謝客人的不離不棄,表明JAL有能力再站起來之類。電視台問了幾個從電影院走出來的人,是不是看完電影對JAL的安全會產生疑慮之類,有人說會有人說不會。

咳,就因為JAL的財務狀況跟一部描述幾十年前空難的電影,日本人就寧願捨棄JAL選華航?我寧可相信並不是如此簡單,不然我很想把那幾個日本學生的腦袋挖開來,看看他們長了十幾二十年是長到哪裡去。那麼,到底他們為什麼會相信華航「比較」安全?我感到很不可思議。


2009/10/19

NHK「美の壺」file.148「少女雑誌」

昨晚睡前轉到NHK教育台,恰好看到的節目。每一集介紹一個主題,我對其他的沒興趣,也剛好被我看到的這一集是我有興趣的,我看得目不轉睛,心裡有種雜誌人都應該來看這集才對的感覺。另外,先說好,這篇可能有點長,沒興趣的可以不用打開看了。

##ReadMore##
依照官網的方式,看圖說故事,共18張圖。


日本的少女雜誌出現在明治時代。明治35年,當時女孩子被准許進學,而以這些女學生為對象的雜誌創刊了。直到昭和初期共有13本雜誌出刊,創造了少女雜誌的活躍現象。


東京彌生美術館在10/1~12/23推出少女雜誌展,並復印已停刊的少女雜誌,其藝術性到如今依然受到注目。


雜誌封面的少女圖像,從明治開始到大正、昭和,眼睛部份一直在變大,是為什麼呢?


明治38年11月號的「少女界」雜誌的封面畫像。少女的眼睛是由點線描繪而成,是幅蘊含江戶時代美人圖之傳統的畫風。


大正5年2月號「新少女大」雜誌。大正時代畫家竹久夢二所繪的少女像登場。首次出現眼睛睜開、描繪眼中光芒的圖,彷彿想要說些什麼、生動的表情因此而誕生。


大正15年2月號「少女画報」。竹久夢二之後,大眼睛成為主流。高畠華宵所畫的少女圖,甚至有著明顯的雙眼皮。強調白皙的皮膚以及華美的樣子。


昭和14年4月號「少女の友」。進入昭和時期後,眼睛的大小更是誇張。這張是中原淳一的作品。評論家上笙一郎說,大眼睛有著當時無法自由發言的女孩,藉著大眼傳達自我想法的意思在。


即使再小,附錄也要盡其可能的做得可愛並精緻。這些附錄是當時的少女最大的寶物。


這是「少女の友」昭和12年1月號的附錄。是一本題有「「スーヴニール思い出」的小筆記本。封面像是木雕的厚重質感,其實是利用厚紙成型使其凹凸。


那時,因為郵寄品的規範,只能使用紙類製作附錄。打開後可以看到中原淳一的圖畫以及文豪北原白秋等人的文學作品。
當初出版「少女の友」的出版社、現今的日本社的岩野先生這樣說:「細微的切割等作業都是人工手做的吧,若是考慮成本是絕對做不出來的。當時的編輯們總是盡心盡力想要做出好東西,抱持著給予少女夢想的熱情才能堅持下去的吧。」


「少女の友」昭和11年1月號的附錄,被稱為附錄的最高傑作「彦根屏風たとう」。展開後可以收納信紙、郵票等。是以國寶彦根屏風為參考製作的。


展開以後,可以看到華麗複雜的結構。中間的盒子裡頭是小鹿、鶴、松的染畫。這樣的附錄在當時,吸引了每月20萬的讀者數。


少女雜誌標榜著「賢妻良母」的傳統意志,一方面又回應著少女對戀愛的憧憬。昭和12~13年連載的川端康成的少女小說「乙女の港」。以教會學校為舞台,描繪高年級生與低年級生中「S」(超越友情)的故事。


從眾多讀者中選出模特兒,拍攝「乙女の港」的真人照片。這個企劃引起很大迴響,「S」也越來越流行。


昭和15年6月號,由中原淳一描繪的最後一期封面。當時的少女雜誌受到軍方壓力,不得不變更路線。中原淳一離開「少女の友」。少女雜誌中的戀愛相關內容自此消失,轉換成戰爭意味濃厚的題目。


少女雜誌是在殘酷年代中,那些少女們心中美的王國。


ワケあり商品

字面上直接看「有理由的商品」?這是什麼鬼?簡單來說,就是因為某些理由,所以賣得比較便宜的商品。

##ReadMore##
近期,在日本相當流行所謂的「ワケあり商品」,一方面是應付不景氣,滿足大家花少少的錢就能買高級品的心態,一方面我想也是不論何時,主婦們都是小氣的吧!

其實這種商品並非最近才開始有的,像我們常聽到的過季商品、瑕疵品等都可以算是「ワケあり商品」。比如說過季不流行的衣服、脫線的衣服、稍微撞到有凹痕的沙發等,在功能上沒有問題,或者瑕疵在不顯眼處,雖然還能用得很開心,卻會因為小小的問題而必須降低價格。而原本不能將瑕疵品放在展場上的原則,也因為「ワケあり商品」能夠滿足某些消費者,而有了上檯面的機會。不浪費資源,還可以讓買賣雙方都歡喜!

曾在電視上看過一家製菓工廠,將工廠生產的瑕疵品,比如說邊緣烤焦一些些、運送過程中碎了一些、袋子中有塊餅乾破掉了...這些都必須丟棄、不能販賣的。於是這家工廠在附近開設了一間直營店,專門賣這些瑕疵商品,每天不到開門時間就已經大排長龍,不用幾個小時就通通賣完之類。

又比如說某家百貨公司地下街賣烤牛肉(ローストビーフ)的店,每條烤出來的牛肉並非厚薄均一,不合販賣規格的部份得切除。但是丟掉又很浪費,於是把所謂的「端っこ」(邊邊部分)降到約四分之一的價位,照樣一堆人搶著要。也是,明明就是同樣的東西,只是比較不好看,吃下肚還不就是那樣,家裡又不是開店,何必搞得富麗堂皇?

再說,破了一小塊的皮沙發,卻是破在底下,誰看得到呢?可能花不到一半價錢就買得到了耶,誰還在乎那個小破洞?過了季、不流行的衣服?有什麼關係?我又不是要走秀,是吧?就是因為這樣,「ワケあり商品」真的能滿足想要奢侈些,卻又不敢灑大錢的顧客哦!


2009/10/08

很強的台風

這不是我自己說的,是電視說的!

##ReadMore##
這幾天一直看到新聞用「非常に強い」來形容這次的颱風,第一次聽到很想笑,「非常強的颱風」……這好口語啊。後來不管轉哪一台、哪一時段的新聞、哪一個主播都用一樣的辭彙,我就囧了,查了才知道,「非常に強い」就是日本對颱風分類的其中一種,並不是主播自己對颱風的形容。

台灣對颱風分類成三種:輕度、中度、強烈,聽起來不會有想笑的感覺。日本其實也還好,「強い」「非常に強い」「猛烈な」三種,只有中間那個很妙。中國大陸的分類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對照起台灣的分類是「熱帶風暴/強烈熱帶風暴」「颱風/強颱風」「超強颱風」。呃…非常啦、超啦,怎麼就覺得太口語,放在官方分類很有違和感啊?


以前聽人家說,日本沒在放颱風假的,我想可能是那時候颱風還不太會侵襲到日本,或者是不太嚴重的關係吧。可是這次有放哦,也跟台灣一樣很機車的只放中小學…大學要自理。翻了學校網頁,第一條更新的消息就是關於颱風放假。上頭說,今天的第一、二節放假,中午後的課程端看JR常磐線有沒有正常運行而定。嗯…說今天晚上會直接侵襲東北,那我應該可以期待它慢慢的前進吧?

by the way,鳩山當上首相之後,很快的就跟老婆「幸夫人」出國去。這個幸夫人給我的感覺很妙,好像是美國的蜜雪兒、法國的卡拉布妮加上台灣的周美青。為什麼這麼說呢?媒體好幾次關注蜜雪兒夫人穿的衣服,而這次日本媒體對幸夫人就是這樣,還去拍鳩山陪老婆逛街買衣服。我昨天才知道,幸夫人是寶塚畢業生,難怪……。

幸夫人出國時,不知道是在什麼場合,還帶頭秀了一段歌曲,這也可以跟寶塚連起來,也可以聯想到出唱片的卡拉布妮了吧!再來說到周美青,前幾個首相的太太都比較像曾文惠,默默跟在首相老公後面的感覺,幸夫人就有點像周美青,偶而露露臉做事情,然後也比較受媒體關注。

既然是這樣…像周美青也就罷了,幸夫人千萬不要像到吳淑珍,囧。


2009/09/10

台灣跟日本的電視新聞

不知道為什麼,台灣雅虎常常會出現錯字、排列不齊、不知道從哪裡來的消息的新聞。

##ReadMore##
某一天跟安之聊天時,他問我都用什麼搜尋引擎找資料。我說,中文或英文用Google,日文則改用日本雅虎。安之說他也一樣,但他想不懂為什麼他以及我都會有這樣的習慣。我只能作唯一的一種解釋,中文的雅虎找什麼都爛、而日本雅虎則是找外國的東西超爛。

這幾天,台灣似乎有好多人在謠傳日本九月會發生超級大地震。這個消息也傳到我耳朵,首先是我媽跟我說的,後來是某位朋友在部落格上緊急告知大家,請預計到日本旅遊的大家要多防範,再來,就是シオリ在MSN上說。我找去看了台灣雅虎的元新聞網頁。

另外,我也循線找到所謂的新聞來源。那個協會基本上,全名叫做「大気イオン地震予測研究会」,而預測關東地區在九月下旬會發生大地震的消息,在這裡。姑且不論那個協會是真是假、預測得有沒有準。我在日本並沒有看到這則新聞(電視上)。或許報紙會報導,但絕非以「某月某日會發生地震」,而是以「某協會宣稱」作為開頭。一個是自己預測,一個是第三者轉述,媒體要做的是後者。

當然東森新聞網的那則新聞有寫出新聞來源,基本上也是報給台灣的人看,所以台灣人再慌也不會慌到哪裡去。假設,今天在日本某民放新聞或者網頁上,放出了這則消息,那可不是好玩的。媒體是有可信度的,要敢放出來、就要保證有一定的可能性。這也是為什麼日本的電視並沒有這則新聞(我沒有看到,有看到的人請告訴我)。而又為何這個消息的可信度低呢?因為並非官方機構,也就是並非由氣象廳發佈的消息。

就我印象中,日本氣象廳有一套地震預測設備,可惜前陣子居然發生了誤報事件,シオリ也是受害者之一。而這所謂高科技的設備能預測多久以後的地震呢?我想不多過三分鐘吧,甚至更短。不過預測到了又怎樣呢?氣象廳要在短時間內通知各大媒體、震區民眾,不可能嘛,所以才會想到要利用手機嘛,可是又誤報…對啦,就是說地震現在還是無法預測的啦。

by the way,甚至有謠言說是九月十三日,那天仲介業者要來裝設火災警報器耶,到時候地震就好玩了。

嘿,我離題了。我要講的其實不是這個新聞。是押尾學跟酒井法子的吸毒事件。在我記憶中,台灣明星的吸毒事件也會報得很大,但也很快就被其他新聞代替。而這次押尾學先被爆出來,再來是酒井法子,我看押尾學真的要謝謝酒井法子,不然他的事情也會被挖得很久。一旦酒井法子吸毒的消息傳出、傳出帶兒子逃亡、自首,連著十幾天一直到現在都固定會有他的相關新聞。我看得超膩,系上新聞學的老師也在自己的部落格上說「也報太久了」。

台灣現在除了阿扁之外,還有新聞會拖這麼久嗎?哈哈。我想到了,新流感?台灣的媒體好像花了很多篇幅去報導新流感的消息。我身在日本,雖然並非免疫區,但總有種錯覺,日本其實根本不嚴重。為什麼呢?因為電視沒講啊。早上的新聞時段大約從八點之後,皆以情報節目為主,夏日好去處啦、秋季楓情、便宜早市等等等等,不然就是娛樂新聞。更早一點的時段,主力會放在正統新聞上,但政治、經濟議題,幾乎都比新流感多。即使某一天都在播新流感相關政策、對應,也就只有那一天。

他們沒有中午新聞(某些整點會有五分鐘、十分鐘的快報),於是到了晚間,兩個小時中也是有一半在播蔬菜塞到飽(只要可以塞進店家提供的袋子,就算固定的錢)、生活相關,比如說失業率啦、詐欺啦之類。晚間新聞大致上有一~一個半小時左右,也不會天天都有新流感的新聞。而且都以評論為主,主播旁邊會有好幾個專家啦、無關的作家啦(笑)去對每則新聞發表評論。聽起來很像台灣的政論節目,但性質是不同的囉。

這樣看起來,真的很妙。台灣跟日本的電視新聞,到底是以什麼基準去選擇?因為酒井法子是清純派偶像,所以他吸毒的事情很令人震驚,這我懂。那新流感呢?因為會死人?因為是流行性的疾病?所以台灣人很害怕?所以台灣人一定要天天注意天天看這樣的新聞?

其實,就算不嚴重的事情,天天看、時時聽,都會產生很嚴重的錯覺。這就跟我們明明不曉得某牌子到底好不好,卻因為廣告打得兇,走在賣場裡發現那牌子便會心想「好像不錯用」。

所以,以後我以後想到酒井法子,腦袋只有兩個字「吸毒」、想到新流感,也只有兩個字「會死」。但真的是這樣嗎?

哈,寫到這裡已經結束了,但新聞正好在播,瑛太跟木村カエラ被拍到、兩人也承認在交往。外型很配啦,恭喜他們啊。瑛太也是個很有才華的演員,木村カエラ則是很可愛的前模特兒、現在是很有名氣的歌手哦,我有放過他的歌呢。


2009/06/25

7-11這個大怪物

在日本也是隨處可見的7-11,店鋪大約有95%都是加盟店。而所謂的加盟店,就是獲取「7-11」這塊招牌,而必須定期上繳契約金。

##ReadMore##
最近7-11常上電視,原因是公正取引委員会(差不多就像台灣的公平交易委員會)對7-11本部下了命令,認為7-11對旗下加盟店進行的「禁止降價限制」違反了「獨占禁止法」。7-11不得不遵守這個命令,同時也召開記者會,說明當初禁止降價的理由。

一開始之所以有這個限制,是由於加盟店會將快要過期的便當貼上折扣標籤,比如說折扣50日圓,或是打7折之類。但7-11本部認為這會造成與其他家店鋪、甚至同業之間的不當「價格競爭」,同時也損壞7-11的品牌力。

而加盟店想出降價這個辦法,也是不得已。據統計,一家店鋪每個月需要丟棄約50萬日圓的便當等食品(成本價為35萬),尤其面對如今的不景氣,是很嚴重的損失。加上這樣的損失,在契約中明定要由加盟店自己承擔。

而食品的丟棄還面臨一個我認為是最重要的問題,那就是「もったいない(浪費)」。新聞影片中播出店家將快過期的便當一盒一盒搬下架堆進籃子,甚至通通丟進垃圾袋。前陣子NEWS ZERO才研究過日本在食物浪費上的成就高過許多先進國家,過了幾天就有7-11這個新聞。

的確,7-11本部對品牌力的擔心、經濟專家對價格競爭的隱憂,我們都可以理解。但,明明還沒過期,馬上買馬上吃都不會出事,為什麼就要丟掉?說遠一點,日本有本事到處作國際援助,以此為榮,怎麼就能夠無視自身的浪費?當然,公正取引委員会做的這個命令,並沒有引起爭議,因為是「對的事」。所以7-11也只能默默的吞下去。看著開記者會的7-11發言人,我只有「爽」一個字!


2009/06/16

一見さんお断り

在「舞妓Haaaan!!!(舞妓哈哈哈)」這部電影中,阿部サダヲ飾演一個熱愛京都舞妓的公司職員,為了被派轉職到京都而感到興奮,認為得在一間可以看到舞妓表演的料亭(日式傳統餐廳)吃飯,才足以顯示自己的地位。但他卻因為自己的生客身分被店家拒絕,直到認識的人帶他進去…

##ReadMore##
「一見さんお断り」指的就是在高級料亭等處,拒絕生客的習慣。說法有好多,比如料亭不接受現場付帳,通常是由請客的人記帳(當然也都是有一定地位的人),然後在某一期間統一接受支付。因此若是接受了生客,在收帳上面就可能發生問題。又有說法是,服務業得依照客人的需求做出不同的服務內容,因此在了解客人的習慣之前不收生客,除非是經由熟客帶進來。

在京都還有維持著這樣習慣的店家,當然也有順應時勢開放給生客進入的店。想當然耳,前者的價錢高,收的客人少,不求豐潤盈餘。而後者價錢普通,希冀打破冷淡印象招攬更多的客人。

說實在的,請芸者(げいしゃ)或舞妓(まいこ)來到廂房表演,價錢是很高昂的,所以能夠到那樣的地方吃飯看表演,的確也代表著一定的地位或權勢。在京都看到臉白白穿和服綁髮髻的人,已經不限於芸者或舞妓了,有可能更多時候是作體驗行程的觀光客。

通常觀光客看到這樣的人,常上錢請求拍照,若是正在體驗的觀光客也就罷了,若遇到真正的舞妓,最好不要上前攀談或要求拍照哦。他們出現時通常是趕著到料亭去工作的,攔住他們只會帶來麻煩。後來出現一些義工性質的人,會在舞妓們出外工作時隨時跟著,避免觀光客的騷擾,禮貌地請上前的觀光客停止攀談等動作。

不過若拍了張體驗行程的觀光客,而不是真正的舞妓,也沒什麼意思。所以,就用眼睛拍照吧。


2009/06/02

DEAGOSTINI

剛來日本時,在電視上看到一則宣傳雜誌創刊號的廣告,只是想「這家公司真有錢,放這麼多廣告費在電視上」。後來不同的雜誌用一樣的方法在電視上打廣告,我就覺得奇怪了,明明是類似的封面風格,出版社名稱好像又一樣,為什麼一直都是「創刊號」呢?原來這是有原因的!

##ReadMore##
DEAGOSTINI日本台灣)是一家從義大利發跡的雜誌社,但出版的形式並非周刊、月刊或者季刊這麼簡單,而是以分冊百科的方式賣雜誌。每一個主題當一本雜誌來賣,一週或雙週發行一本,整個主題的份量發行完畢後,會發現你收集了一套那個主題的百科全書。

雖然DEAGOSTINI在各世界有著約33個分社,但就像日本分社一樣,從雜誌的企劃到製作與發行,皆由日本這裡單獨負責,因此才會有一些日本才有的題目,例如,落語百選、假面騎士、美空雲雀等等主題。而原本以百科全書為目標製作的這本刊物,為了刺激銷量,還會以附錄形式吸引讀者。比如說,「24-twenty four」這個主題就搭配附錄了DVD,每星期固定購買「戦艦大和を作る」主題的話,就會收集到所有的零件,做出大和戰艦的模型。

DEAGOSTINI厲害的地方,除了製作發行的方式獨創一格之外,將企劃的權限交給各地的分社也很棒,試想,義大利的出版社推出了一堆義大利人才看得懂的東西,誰會買?就算他們定期納入別國的題目好了,總是無法保證成績。不如讓各分社去發展屬於自己國家的特色,偶而加入感興趣的國外的題目,做成真正的國內的雜誌,而不只是將一本義大利文翻譯成日文。

台灣現在也有可以訂閱的網站,書店好像也買得到?但初步觀察網站的結果,似乎並非像日本分社那樣有自主能力,感覺只是將國外的版本翻譯成中文?若有人買過可以告訴我內容嗎?台灣的書啦雜誌銷量都低,這樣嶄新的方式好像接受度也不高,真是可惜。


2009/05/23

ボーナス(獎金)

就像台灣有什麼三節獎金一樣,日本也有,不過只有兩節,叫做年中獎金與年終獎金。

##ReadMore##
一般企業的獎金波動就比較貼近社會現實,今年的獎金平均掉了19.39%。而為了同甘共苦,日本政府也宣佈國會議員與公務員的獎金要減低。議員大約是減少20%,公務員大約減少10%。
(以上資料根據5/23日的みのもんたのサタデーずばッと)

雖然這也是個大新聞,但實在沒有深入檢討的必要性。雖然說獎金也是薪水支給的一部份,既然涵蓋在合理的薪資範圍內,理應要照常給付才對。但在景氣極度不好的狀態下,我們常說「還有工作就是好了的,還求什麼獎金咧」。就算拿不到獎金,我想沒人會為了這個辭職吧,保住這個飯碗等待景氣回復才是方法。

這讓我想到去年底台灣好像也有發生過類似的事情。國營事業在虧損的狀態下居然還可以發下三、四個月的年終獎金,那些錢很明顯的是用稅金支付。比如說中油、健保局等等啦之類(噓)。還說要共體時艱咧,哈哈。

這年頭啊,還求什麼ボーナス?把獎金當成自己「應得」的,真的是學不會國文耶!


2009/04/19

台灣的實用與日本的美觀

早知道日本人很喜歡雜貨,大到寢廚用品、小至客廳擺飾都在乎外表重於功能,但沒想到他們會發明出這種CP值很低的東西…

##ReadMore##
周日早上一個「誰だって波瀾爆笑 」節目,來賓是山瀬まみ,他主持的節目幾乎都相當長壽,比如「新婚さんいらっしゃい!」(1997年開始作為副主持至今)、世界ウルルン滞在記(作為準固定來賓)、天才!志村どうぶつ園(主持人)等。節目中為他介紹了幾款新的廚房用品,其中開瓶器、開罐器最讓我驚訝,心想:日本人你們可以再懶一點。

電動開瓶器


電動開罐器


日本主婦啊,你們的纖纖玉手…


2009/04/09

SPEED-My Graduation

這首歌是SPEED在1998年發行的單曲,初動成績就有56萬張的好成績,累計更超過了100萬張,成為了畢業時期的經典名曲。SPEED於2000年解散後,也有過一兩次的再結成,但都沒有收到很好的成效。最近兩三年在日本吹起一股重組風氣,很多早已解散的團體組合都重新出發,也收到不錯的成績。SPEED在這一波熱潮下,於2008年日本電視台的年度特別節目「24小時電視」中,獲得極大迴響,終於正式完整復出。復出後的首波單曲「あしたの空(明日的天空)」作為戲劇「OLにっぽん(日本OL)」主題曲,得到了算肯定的評價,只是並無法再嚐當年的走紅滋味。

SPEED由兩位主唱:島袋寛子、今井絵理子還有兩位合唱伴舞:上原多香子、新垣仁絵組成。SPEED大大走紅時,我大約是10多歲,其實對他們的印象不深。解散後今井絵理子曾經在電影「陰陽師」中飾演安倍晴明的式神蜜蟲,後來知道這個角色就是SPEED的主唱,算是嚇了一跳。在去年的「24小時電視」慈善節目上,他也首次表明兒子患有聽覺障礙,這樣的背景使他主力促成節目上的「僅限一次復出」。(當然後來決定完整復出)

##ReadMore##


(歌詞中譯:艾莉絲)

能與你相識真好 現在一個人閉上雙眼
翻開心中那本相簿 那些燦爛的回憶啊
時光總是不停留的走下去
街景、人們、愛也一直在改變

永遠不忘記 即使分離也不感到沮喪
從今日起要這樣地活下去
是你給了我溫柔與勇氣
愛萌芽在July 最初的Kiss
兩人的暗號 和好的夜晚
都是我最喜愛的
總有一天還會再見
不會結束 今天是我的 My Graduation

回頭望 難受的時候
你總在身邊安慰鼓勵我
無法言盡的想念與眼淚
你都能夠了解
可以的話 真想回到那時候
一直不夠坦誠 對不起

遙遠的X'mas Eve 承諾永遠的Kiss
那天你給我的項鍊
如今依然在我胸前閃亮著
捧腹大笑的Voice 眼裡的Truth
香水的味道 會合的老地方
記憶依然鮮明
人總有踏上旅程的一天
昨日還幼稚的我 再見了

就像那天一樣
就像什麼都沒發生過
若在夢裡相會…

永遠不忘記 我會一直祈禱
你的那個夢想
希望能在某一天實現

錯失的愛Tonight 最後的Kiss
兩人的Eyes 撥頭髮的習慣
都是我最喜愛的
和你一同度過的青春
是永遠不會褪色的燦爛
My Graduation

La La La La La・・・
Forever True Love
La La La La La・・・
I Remember Your Love


2009/04/07

桜ソング(櫻花歌曲)

桜ソング就是櫻花歌曲。日本人喜愛櫻花是眾所周知的,或許也與他們的畢業季節恰好在三月,踏入新學校、新社會的時期在四月。櫻花對日本人來說有著離別與新希望的意思,而看著粉紅或粉白的花瓣散落,也特別令人傷感。

也因為日本人對櫻花的特殊情感,讓每一年的年頭至年中,都會有歌手寫出與櫻花或與畢業相關的歌曲。接下來介紹三首與櫻花有關的歌,其中兩首都是いきものがかり(生物股長)的,另外一首則是コブクロ(可苦可樂)的作品。

いきものがかり-SAKURA

いきものがかり-花は桜 君は美し

コブクロ-桜


水果、蔬菜,甚至人都可以用「旬」這個字來形容。對日本人來說,放在蔬果身上就是指當季的意思,放在人身上,就是指當紅炸子雞的意思囉。

##ReadMore##

台灣的農業真的很厲害,往昔曾有一種說法:只要入手國外的新種農產品,台灣農夫就有本事重出一樣的東西,甚至栽培成台灣種。而大家應該也有感覺,很多以前我們覺得「要在某某季節才吃得到」的蔬果,已經變成一年四季都買得到、吃得到,而價格也不會太離譜。

反觀日本,極少看到這樣的例子,流行的反而是「旬」,也就是當季的蔬果。而一旦強調上「旬」字,便給人限量的感覺,若這幾個月不買來吃,還得再等上一年。這種期待感與深怕遺憾,造就了一些當季商品反而價格較高。除了直接吃食之外,做成甜品、菜餚也更能吸引人。

另外,可能覺得理所當然,「旬」也應用在動物身上,尤其是海鮮。春天的蛤蠣或櫻花蝦、夏天的秋刀魚或穴子魚、秋天的螃蟹或鰹魚、冬天的鰈魚或金目鯛等。除非養殖,不然海鮮很難違背季節就是了。

但說日本真的這麼乖,不違反季節性的栽種蔬果嗎?很多東西其實現在也是一年四季吃得到,但是「旬」對日本人來說,就是一個信仰,一種「這時候吃最好吃、最有奢侈感」的信念。要說跟行銷手法有關,我也不否認。就像情人節是巧克力公司行銷的策略一樣,「旬」也是日本全國聯合起來的一個行銷手法。

這次回台灣,有好幾次都想到,小時候我們還常期待「到什麼時候就可以吃到什麼了」,現在這種期待感慢慢消失,也失去了對食物的感情,就像我們永遠不記得珍惜身邊的人一般。而大自然對於人類將植物開花結果的順序打亂,在近年來也感受到了反撲。我還曾經開玩笑的想,現在花都亂開,那蜜蜂蝴蝶他們,不會因為這樣腦袋也變得昏昏嗎?

其實在台灣這樣物產豐饒的地區,實在沒有必要硬去破壞大自然的順序。很多養生的書也說,吃當季的蔬果對身體最好。如果以後真的變成了一年四季都沒有差異的話,那蔬果對人體健康的助益想必也會產生變化,最後受害的還是人哩!


2009/02/14

日本的搞笑文化-漫才


最近很喜歡的漫才組合:オードリー

漫才(まんざい)從日本關西地方開始崛起,主要是由兩人表演演藝或話藝。或許大家聽過「吉本興業」這個公司,它是日本最大的搞笑藝人經紀事務所。

雖說是搞笑藝人,但多數的組合都穿著西裝,尤其是負責ツッコミ的人。漫才組合大概是以ボケ與ツッコミ兩人組成(極少數由三人或更多組成)。ボケ通常是說些好笑、明顯錯誤的事情,再由ツッコミ來吐槽。而每個段子就叫做ネタ。

因為漫才組合很多為關西出身,漫才也是興起於關西,因此段子的表現中幾乎都聽見關西腔,這對自始至終都學習標準語的我是個挑戰。不過看久了、加上有些節目起用的是漫才出身的主持人,偶而會打上字幕,慢慢的我也可以聽懂約七、八成的段子,也覺得日本的搞笑文化真的很強大。

之所以說強大有很多原因,例如吉本興業這種大型的經紀事務所,幾乎都會擁有自己的訓練學校,而搞笑藝人又不求長相與年齡,只要你有能力,四十歲了照樣可以出道當搞笑藝人。又例如,搞笑藝人除了表演段子之外,若トーク(talk)也好的話,節目主持的棒子就會落在你頭上,甚至在有了名氣之後,可以擁有自己的冠番組。

所謂的冠番組套在搞笑藝人身上,就是指節目名稱中有自己的名字,像是「某某某的圈圈圈」。而這也表示你的名字與節目是共存亡的,沒有所謂的換主持人這件事,也代表電視台願意以你的名字來賣這個節目,當然就是指你的賣座夠好、收視率夠高。

而回到此類文化的強大。就像唱歌、跳舞比賽的節目,專門一整個小時都播放各組合的表演段子的節目,在有線電視台就有好多個,最有名的應該是日本電視台的「エンタの神様(娛樂之神)」,這兩年崛起的還有富士電視台的「爆笑レッドカーペット(爆笑紅地毯)」等。

每年崛起的搞笑新星何其之多,一年內就殞落的又何其之多,通常只靠著一個段子或一種表演方式走紅,熱潮過後就消失的人會被稱作「一発屋」,就像我們說一片歌手是一樣的。日本的搞笑界的輩分制度很重,制度也很嚴謹,所以才不至於讓搞笑淪為低級的娛樂,而是一種普羅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