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電影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電影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0/04/01

【電影心得】波特小姐:彼得兔的誕生(Miss Potter)

演員:瑞妮齊薇格Renée Zellweger、伊旺麥奎格Ewan McGregor、艾蜜莉華森 Emily Watson

看了這部電影的基本資料,以及對電影片尾的一些印象,這好像是由真實故事改編的。也就是裏頭的男女主角真有其人。尤其是女主角,現實生活中還真的是一位有名的童書家。
##ReadMore##
篇名定為心得,我就不會考慮要藏雷,若是還沒看過想要保持新鮮感的人,可以選擇關掉視窗、以後再來了。

波特小姐全名碧翠絲波特,爸爸從小就鼓勵、贊成她畫畫。爸爸告訴碧翠絲說,俱樂部中的人都買了她的書時,我差點要懷疑,該不會也是爸爸為了安慰她而說的謊。由這點可見,我是真的不知道女主角真有其人,囧。

但,爸爸對碧翠絲職業的寬諒,沒有延伸至碧翠絲婚姻的對象。當時貴族的嫁娶對象也必貴族不可,偏偏碧翠絲愛上的是,幫她出版書本的「商人」諾曼華恩。所以不只媽媽反對,爸爸也表示不贊成,而提出照舊往湖區避暑,試圖以長時間的遠距離沖淡兩人的感情。

沒想到,來送行的諾曼因淋雨而生了重病,甚至因此過世。追根究柢,父母的反對是肇因之一。但對著來道歉的爸爸,碧翠絲卻說,這跟你與媽媽都沒有關係。諾曼的姊姊,同時也是碧翠絲的唯一同性好友,也並不因弟弟的死怪罪碧翠絲,反而擔心碧翠絲沉浸悲傷,硬是拉她出門。

碧翠絲到了32歲還沒嫁人,在那個年代已是很大的問題,但碧翠絲認為自己可一生不嫁。而諾曼亦是如此,上頭兩位哥哥接手的家族事業沒有自己插手的餘地,雖受大家的疼愛卻只能待在家裡,諾曼竟也想一生不娶。

誰知,諾曼第一樁接手的生意,便是負責出版碧翠絲的書。諾曼對碧翠絲畫作的賞識、拼了命要讓家族刮目相看的努力,恐怕都是讓碧翠絲心動的原因。有趣的是諾曼的求婚,「雖說你已決定不嫁、我也早決定不娶,但・・・」然後就被打斷了。還好,碧翠絲沒有考慮太久,對著即將告辭的諾曼小聲說出:我願意。那時候,諾曼一邊要對著波特夫婦告別,一邊又掩不住臉上的笑容,看得我也心裡甜滋滋。

可惜,一場大雨、一場送別戲,也送掉了諾曼的性命。得到消息的碧翠絲趕到時,甚至已錯過葬禮。她一直沒有哭,直到自己搬出住了30幾年的家,買下原想帶諾曼來看的農莊,躺在空無一人、碩大空間的一張床上,她才容忍自己放肆的哭出來。

對碧翠絲來說,諾曼不僅僅是情人而已,更是自己的伯樂、事業良伴,失去諾曼後,她甚至不知道該畫些什麼了。還好,搬到農莊後,碧翠絲的心情逐漸調適,身邊又有舊識好友威廉希里斯(律師)協助她繼續購下幾千畝的農莊,讓她可以在碧綠環繞下,持續地創作。

最後,碧翠絲嫁給了威廉。若這部電影是純創作、或者是一部只談情愛的電影,那這個結局就顯得愚笨。但我後來想,姑且先不論碧翠絲後來是否愛上威廉,威廉對碧翠絲來說,是一個在她極度悲傷時,伸出援手、而且是很大一隻手的人物,而經由他幫忙購入的土地,又是自己創作的靈感來源。如果諾曼是碧翠絲的伯樂,威廉就是碧翠絲的華生。

噢,電影中雖然沒有明講諾曼的病因,但實際上好像是得了白血病,一個多用就過世了。所以真的是無緣,好不容易互訂終生呢。片頭出現、快結束又出現的碧翠絲的自白「我不知道故事會怎樣發展到什麼地步」,配合瑞妮齊薇格的口調,碧翠絲實在堅強,對於諾曼的去世,也以「故事的發展」來解釋。的確,戲如人生、人生如戲,每一個人的下一秒,都像看電影、讀故事書一樣,沒人知道下一步會怎麼樣呢。


2009/02/18

容疑者Xの献身



是不是只有真相才能救贖?
科學家堅信的真理是否就是解藥?

數學天才委身在高中教書。
單親媽媽不堪前夫騷擾失手殺人。
這兩人的關係原本僅是隔壁鄰居,
為什麼會牽扯在一起?
完美的不在場證明皆不是謊言,為什麼?
殺人的到底是誰?死了的又是誰?
與以往不同,湯川學陷入了揭發真相與否的困境・・・

這部電影早已在台灣上映,想必大家不介意踩雷。

##ReadMore##

忍住不去找原著小說來看,本是避免知道犯人與手法,可惜是我想多了。毀壞屍體、燒掉指紋與衣服在一般人看來,皆是為了掩飾死者的身分,沒想到卻是用作掩飾「他不是死者」。電影早給了我們一個線索,同樣的風景、同樣的路程,卻少了一個坐在長椅上的流浪漢。

石神哲哉是湯川學唯一認可的天才,重逢至少讓湯川學感到安慰,十七年前的天才石神並未殞滅,但除了數學之外其他事物皆入不了眼的石神,竟然對外表重視起來,湯川知道「他戀愛了」,對象是鄰居的花岡靖子。

殺了前夫的花岡依照石神的指示回應盤問,卻納悶為什麼警察總是問她殺人隔天的不在場證明?為了製造花岡母女的不在場證明,石神甚至願意動手殺害另一個人,將其偽裝成花岡的前夫,用曖昧但牢不可破的證據,試圖讓花岡母女脫罪。

若不是看到最後,我實在無法認同石神,以為他只是一般的跟蹤狂,愛慕花岡所以幫他湮滅證據,因為愛她所以恐嚇花岡的追求者。沒想到那竟然也是石神計畫中的一部分。將自己包裝成跟蹤狂,便可以在事件快要曝光時,以「殺了騷擾花岡母女的前夫」為由向警方自首。

石神對湯川說「把真相說出來,誰都不會感到幸福的。」湯川雖震驚於石神的自首行為,還是無法向警方說明一切事實。於是湯川找上了花岡闡述真相,而花岡最後也坦承殺人的是自己。這樣的結果讓石神崩潰,他在給花岡的信上說「如果你們無法過得幸福,那我所做的一切將毫無意義。」獻身指的便是石神了吧。

花岡的確長得漂亮,石神會愛上她也毫無可疑,但石神的奉獻完全只是為了愛情嗎?在房樑上掛上繩子準備自殺的石神,收下了新鄰居花岡母女的見面禮,花岡的女兒也親切的向自己打招呼。大學畢業後因為家庭因素無法升學繼續研究,只能躲在高中面對一群不喜歡念書的學生,石神過得相當辛苦,但花岡母女給了他溫暖,對他微笑。對石神來說,他現在的生命是花岡母女給予的,自然也能夠為他們犧牲。

而在一開始,他就沒有想過要脫罪,因此沒有替自己準備不在場證明。隨著湯川學的出現,石神知道計畫必須捨棄一部分,那就是自己的自由。天才湯川學一直到最後,還是不懂為什麼石神願意替花岡母女殺人,甚至揹黑鍋入獄,因此他替石神感到可惜,如此聰明的頭腦居然拿來佈置詭局。天才石神也不會明白,為什麼花岡會前來自首,而不照他的計畫,與女兒過幸福的生活。

顯然石神不認為把真相說出來,對花岡母女來說是幸福的。但他忘記除了自己有感情外,花岡母女也有。看著一個幫自己掩蓋殺人事實,甚至不惜裝成跟蹤犯而自首的人,怎麼能夠無動於衷呢?對湯川學來說,不論說不說都是一種折磨。他雖無法理解,卻親眼看到石神的煩惱與痛苦,是要幫石神藏起事實,還是無視石神的懇求說出真相?內海薰的一句話,讓湯川最終還是說出來了。

內海說「もし先生が痛みに耐えられないなら、あたしも一緒に受け止めます。」(如果教授你無法承受痛苦的話,我也會跟你一起承受)或許是更之前內海所說的話打動了湯川,但我卻對這句話情有獨鍾。湯川與石神一樣,無論悲喜都獨自承受。花岡願意挺身承認不讓石神一人承擔罪名,而內海則是情願以朋友而非刑警的身分,分擔湯川對事件的結論,也就是湯川的煩惱。假使花岡早知道石神的想法,應該也會說出與內海一樣的話,我想。


2009/01/25

QUIZ↔新警察故事

講正事前,來看看我這邊的氣候。



一部是西元兩千年的日劇,一部是二零零四年的港產電影,要怎麼混為一談呢?其實,我在這兩部毫不相干的作品中,看到了一個相同的元素:感受不到親情的孩子。


QUIZ(電子情謎)

先簡單敘述這兩個故事。QUIZ在台灣被翻成電子情謎,有正版DVD,我還在光華商場買過。說實在沒有什麼帥氣男主角,也沒有什麼溫柔女配角,但很深切的反映現實。在一個寧靜的社區中發生了綁架案,一封電子郵件寄到了媽媽的電腦中,「你最重要的東西是什麼?提示:你已經失去了」趕緊確認櫃子內存款簿與重要文件之後,才發現,原來兒子還沒有回家!丈夫出差還沒回來,只好找上外遇的對象一起商量。警察派了一位擁有讀取嫌犯心理的搜查官前來調查,但歹徒卻提出一個又一個的謎題...


新警察故事

看過新警察故事的人可能就多了。成龍飾演的警察在一次任務中,所有同伴皆被極其殘忍的手法殺死,其中包括女友的弟弟。歹徒假藉搶案,卻故意拖到警察前來,目的只是讓警察上鉤。意志消沉的他遇見了假扮警察的年輕小伙子,被其激起鬥志,發誓要抓回那群歹徒。

在QUIZ中,歹徒其實是全社區中的小孩們,自導自演的綁架案原本只是為了那封電子郵件,若是媽媽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孩子,而不是代表金錢的存款簿,之後的事件(包含所有的小孩集體射殺其中一位小孩的爸爸)可能不會發生。刺探自己的媽媽,相信媽媽最快想到的是自己,可惜卻被背叛。那群認為無法感受到親情的孩子們,才將這個遊戲繼續下去。

而在新警察故事裡,歹徒的頭頭居然是高階警官的兒子。從小被爸爸虐待,因此產生了憎恨警察的情緒,糾集了一群有著高聲望父母,卻無家庭溫暖的朋友們,準備向警察,也等同是向自己的父親復仇。片子最後,歹徒頭頭在屋頂被包圍,自己的爸爸從遠處跑來,嘴裡卻喊著「你這個孽種,就只會給我惹麻煩。」心灰意冷的他,故意舉起沒有子彈的槍,使得包圍的警察們對著他開了四、五槍。這是自殺,因為自己的爸爸,他失去活下去的意願。

所以我說,從國籍不同、作品形式不同的這兩部作品,卻看到了一樣的元素。但是這部日劇的DVD,被我放在哪裡了呢?(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