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11

元気をもらった


語言學校對面廣場的雪景
照片左方建築物就是學校囉


這次短暫的東京兩天一夜彈丸之行,主要目的是去看看以前的朋友,因此行程安排得超級匆促。先要感謝讓我免費留宿一晚的キャベツ,因為他並沒有辦法一直陪我,於是我們的第一站就是去唱歌。分道揚鑣之後,我找了以前一起去過湯島神社的シオリ,還一起喝了下午茶。再過來的第三攤,就是和以前J班的兩位同學,一個韓國女生還有一個台灣男生。久沒見面,我和這幾個人都是嫌時間不夠多,話永遠講不完。講以前的事情、現在的生活等等,一人一句怎麼有辦法做句點?

原本今天打算搭中午一點多的巴士回來,但是シオリ問我要不要回語言學校找老師?我便傳了一封信給以前的導師深沢。老師回我信說,他明天有課會去學校,而那時的另一位老師森川恰好也有課,總之就是所有的老師都會在學校啦,真幸運!收到老師回信,匆忙的和シオリ買了個簡單便宜的禮盒。隔天抓好老師們中午下課的時間過去,在學校外面碰見了別班導師飯塚,他教了我兩次的選修課,還有一次的能力試驗專修聽力課,是個很熱情的關西人,對我也相當好,於是能遇見他我很開心。短暫的交談了幾句,知道他現在轉到D班去教,因為班級數增加,所以他被調過去。

到了S班教師室,看到的第一個是亀山老師。他從深沢老師那得知我們今天要過去的消息,也坐下跟我們講了一會。講到這一屆的S班學生,好像對教學內容很不滿。我便跟亀山老師說,其實我們S1以前也曾經對課程內容有意見,那時是九月,大家對於年底的能力試驗都感到緊張,希望不只下午上,早上也可以進行相關教學,也覺得早上的課程、活動很無聊、沒什麼幫助。但是畢業後進了研究所才會知道那些無聊課程的好處。那時候我們一整天就是看文章、畫人物的關係圖,或者是分組討論一些好像很簡單的問題。這樣的訓練慢慢累積的是我們的整理能力、解說能力。所以在研究所裡,不害怕在日本人面前講話、甚至報告與討論。

現在的學生就像當初的我們一樣,眼光比較短淺。但是學生都是這樣的,尤其現在逼近年底的能力試驗,大家的緊張我們當初都經歷過。老師們其實也了解,所以只能盡量安撫學生,讓他們慢慢知道這些課程其實並不是沒有用的。然後我跟シオリ還被抓去向學弟妹們說話,因為沒有準備也沒有什麼好說的。我只是想著剛剛跟老師們談話的內容,告訴現在的學生:即使現在覺得很無聊,但是你們的學姊我也是畢業後才知道好。哎唷,不過學生都是不會聽話的啦,看他們一點不相信的表情,哈。真的是只有畢業以後才會了解。

搭了晚一班的巴士回家,在車上我有一種元気をもらった的感覺。和老師們見面說說話、和以前的朋友們說說近況與回憶過往,讓我重新有了往前進的力量。其實我不是為了有這樣的效果才去東京的,所以有這樣的結果我自己也很驚訝。另外,深沢老師還記得我的電話沒有消除,也是很令我感動的!


北國之夏-飲食篇


強烈推薦「 マルセイバターサンド 」,
外酥內軟,甜度夠卻又不膩,是六花亭的招牌點心。


很多人都認為北海道是個品嚐美食的地方。我不能說錯,但是要勸告大家:沒錢就沒得談!捨得花錢才是吃美食的王道,所謂的B級美食是因為沒有碰到A級的緣故。而我,既沒錢也沒替我掏信用卡的朋友,只能稍稍沾一點美食的邊。北海道最有名的食材就是乳酪製品,牛奶、起司等都可以讓你發現以前喝的、吃的大概都是偽裝品。牛奶之香醇、起司之濃厚,我怕我回來以後會對愛好的起司蛋糕產生推拒感。但是我最傾心的還是熱食。說到北海道,就得提三大美食:拉麵、成吉思汗鍋、海鮮。

北海道拉麵分成三派:函館的鹽味拉麵、札幌的味噌拉麵、旭川的醬油拉麵。我在札幌市區一個叫做すすきの美食超級競爭區,和韓國女生找了一間有名的味噌拉麵專門店けやき。那時已經中午一點,上班族應該已經回歸崗位,卻還是有人在外頭排隊。門外其實有拉起一條紅線,是專門在假日人潮洶湧時方便排隊的界線。看了就知道假日時該有多恐怖。點了招牌的味噌口味,進到店裡香氣四溢。自己的麵上來後,第一個動作不是舀湯喝,是倒白開水。日本的拉麵湯頭棒得沒話說,唯一缺點就是鹹到深處無怨尤。拉麵店絕對會提供冰開水無限喝到飽,對我這個怕鹹怕熱又不愛喝麵湯的人來說,是救命恩人等級的存在。

原本計畫晚餐要去吃成吉思汗鍋的,還挑了便宜有折價券的店。只是因為某些因素去不了了。好加在,後來幾天團隊行程吃太多肉,讓我現在對成吉思汗鍋沒什麼興趣。所謂的成吉思汗鍋就像是蒙古烤肉。據說日本人認為成吉思汗是日本人過去的。這就跟韓國人把世界偉人都說成是韓國人是一樣的道理!接著是海鮮。第一天晚上吃的迴轉壽司可以算是B級美食,就也不過是那一餐了。之後跟團的長腳蟹若有似無,鮮度也遠遠不夠。再來一次好加在,北海道十勝地方的牛隻也是相當有名,大概是牛肉比較便宜,餐廳們對牛肉的調理等級比螃蟹好很多,讓我消除了些許的怨氣。要吃美食,我還是建議自助。當然也有所謂豪華旅行團,但是要吃到真正的北海道料理,恐怕還是自己找來得實惠。並不是說價格便宜,而是才能找到付出去的錢,與吃進去的食物,有種同等級的協調感。

另外要講到甜點部份。這次在出發前就已經知道途經的帯広市一帶,有兩家超著名甜點本店在此。利用一個多小時的轉車等待時間,吃了有名的豚丼(= 豬肉蓋飯)當午餐後,便散步去找本店所在。相中的是「六花亭」和「柳月」兩家。憑良心說,就味道來說我覺得六花亭勝,但是柳月在健康意識上比較注意,推出一些穀類等的低卡甜點。而本店的氣勢也大有不同,六花亭的一樓還有喫茶店,整體的高級感讓我駐足不前,僅敢在店家外觀偷偷拍照。柳月則是很平民化的落地玻璃外觀,進去後的商品擺設普通到不覺得有本店的威嚴。比較起來,雖然我偏愛六花亭的點心,卻對柳月有比較好的觀感。


2008/09/09

北國之夏-導遊篇


我去的時候已經沒有薰衣草了
若看到紫色的花,據說那是鼠尾草。


是不是有人不想看這種什麼篇什麼篇,而是想看照片跟遊記?老實說我很不想寫遊記,因為很難寫(爆)。不是貼照片寫去哪裡玩就可以結束的,對我來說這種東西太繁瑣,我很懶。所以採用這種方式去回憶。照片可以連到我的Picasa相簿去看,最後一篇我會附上連結。

正常的旅行團應該要有一個領隊,與一個當地的導遊。但是這次我只有領隊沒有導遊。仔細的說,領隊身兼導遊。這樣對旅行社來說是很省錢的,對我們來說有好有壞。好處在有親切的國台語,文化的溝通上也沒什麼問題。對於景點的解說當然也不會太差,但是有一點我覺得應該算是缺點。在車上的解說時間中,約有一半是解釋日本的文化與習慣等,跟景點的歷史、現況等無關的東西。對日本不熟悉的旅客來說應該是了解日本的初步知識。不過若是當地的導遊,我相信對於景點會有更深入的解釋與說明,讓我們知道這些地方各有怎樣的過去。回來後不至於還對景點一問三不知,而只留下照片,以及「我『去』過這裡和那裡」。當然各有好壞,對我來說可能稍嫌不足,但是對大部分人來說,是個親切度很夠、告訴我們很多日本事情的導遊。

原本我對飲食沒有太大的埋怨,長腳蟹不好吃我也不在意,反正牛肉比蟹肉好吃一百倍,算是補償過來了。只是我對第四天的晚餐,還有最後一天的午餐很不喜歡。因為店門口就擺了價錢,哈。不用旅行團我一個人也足夠踏進去吃的價位。當然我不是要吃得很豪華,只是一大包五十元日幣的豆芽菜擺得滿滿,主角的豬肉片大約只有一人兩片的分量,飲料還不能續杯,嘖嘖,很想給他巴下去。哇,瞬間這篇變成抱怨篇,話題得轉一下。

跟團不免就是要被帶去採購,原本我都覺得無所謂,領隊想賺就給他賺,反正我們都是要買的。但是我對於被欺騙感到很不開心。他說,我們入關時資料都會傳到大阪的入管局,就會建立旅客的資料,然後免稅店會依照這份資料作免稅卡發給我們,讓我們購物可以免去消費稅。聽到這段話時,我只覺得很扯,但不疑有他。直到在店內,我也拿到了一張免稅卡,問題來了,我並不是觀光簽證,實際上我是無法免稅的,那卡片是哪來的?第二,卡片是印刷複製的小紙張,一點都不正式。第三,每張卡片上面的編號都一樣。瞬間我懂了。哪來的免稅卡,那恐怕是領隊的編號卡吧。同時有幾團在店內時,這張卡可以讓店員知道,你的領隊是誰,你消費的商品金額我應該分給哪一位領隊(或導遊)。

之前幾天的好印象在那瞬間破滅,我感到腹立つ(生氣),我可以體諒他帶我們去固定的店家買東西,因為他要賺錢。我也可以體諒他在車上販賣一些專給觀光客的餅乾食物等,讓我們帶回去送人。我也可以體諒他顧著稱讚某些商品好,某些商品不好,只因為那些好商品賣出去了他才有回扣拿。這些所有的所有,我都覺得沒有關係,反正反正他不賣我們也是跟別人買。但是因為他騙了我這一次,讓我開始懷疑之前是不是也騙了我們?當然這些謊言或許不傷大雅,即使他明說也不會讓我們拒買。只不過,要我再相信他說的話,卻是難如登天了。

糟糕,整篇都是在罵人,哈哈。總之現在我說不出他任何的好話啦,大家就體諒我一下。


北國之夏-旅行團篇


位在帯広市的幸福駅,現在已經廢棄,成為一般觀光地
那裡的賣店老闆都會用中文說價錢,說真的,我不喜歡這樣。


最後的最後,你們好樣的!

跟旅行團出去玩有好有壞。我覺得比較可惜的是,因為彼此之間都不熟悉,稍微聊幾句似乎就是極限。這次的團裡,除了我的家人之外,沒有一個是認識的。大家其實也不在乎認識不認識,名字記不記得住,就當做一次短暫的親密夥伴就是了。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對母女。愛拍照之行徑實在令我不解。在觀光地抓一個立碑一人拍、兩人合拍也就罷了,某間餐廳外頭有個雕像,也可以讓媽媽拿起相機,拍下女兒抱著雕像比「耶」的姿勢。還有一對情侶(原本以為是夫妻)也很妙,男的愛抽菸,女的愛購物,偏偏一個長得像黑道,一個就像大哥的女人,我幾次很想脫口問:你是哪個堂口的?另一對則是讓我啼笑皆非。前兩晚住的是有塌塌米的溫泉旅館,第三天晚上開始住洋式房間。導遊在車上安排房間號碼時,問:「某某,你們的樓層跟大家不一樣,因為你們要求有大床嘛!」當下要是我在喝水,鐵定噴出來的。

團內有幾個上了年紀的伯伯婆婆,最後一天在藥妝店購物時,我聽見背後「唔西姬冠,唉唷,逆聽謀喔」(不是這罐,唉唷,你聽不懂喔)轉頭去看,一位婆婆對著店員指著手上藥品的包裝,似乎是說店員拿的跟他要的長相不一樣。看著店員一臉迷濛的樣子,我差點沒笑翻,婆婆啊!人家是講日本話的啦!做了一下翻譯,原來婆婆拿的是台灣代理的,寫的是中文,店裡賣的則是寫日文,所以長相不一樣。語言不通真的是叫天不應叫地不靈。那位不會說中文也不會說日文的加拿大女生,真是太有勇氣。

我和團裡的人交集並不多,所以也沒想過會有什麼感觸。最後一天,我放棄了最後一個行程,那是靠近機場的暢貨中心。我選擇停留在札幌,省去得一個人再坐車回市區的費用。於是吃完中餐後,拎著行李就要和家人說掰掰。我站在路邊等待遊覽車開動的瞬間,想要對著車上的家人揮揮手。隔著玻璃看到導遊說著話,心裡就想「不是吧!不會來那招吧?」車子一發動,全車的人都對著我揮手說再見。哎啊我的媽,我最受不了這種場面,會哭的耶。疑似黑道大哥的那位先生,還把窗戶打開朝著我說:「要加油喔,風光回台灣喔」呃,我是參加奧運還是戀愛巴士了?沒等車子離開我的視線,我瀟灑轉身往車站方向走,眼淚一度卡在眼眶,確切感到離別的瞬間,是很令人傷感的。

沒想到我感性的那一張面具,很快的被一位日本老伯伯給撕掉,現在想起來還是莫名奇妙加哭笑不得。我拿著飯店給我的地圖,準備找車站搭回青年旅館。看著路口紅燈轉綠,很開心的要跨過馬路時,背後一個「妹妹,妹妹,你等等」跨出去的腳步回頭看,真的是在叫我。騎著腳踏車的伯伯說「你要找什麼地方?」大概是看我拿張地圖、提著行李,認為我迷了路吧。我瞄了一下綠燈,還有時間,便告訴他我要去某某車站。沒想到伯伯不放過我(淚)他想了兩秒,說「往前直走有一間廟,然後左轉再直走,『應該』就會看到車站」。先生,不是我問路,你自己搭上來居然給我說「應該」?我裝得感激謝過他之後,回頭看我的綠燈已經無情的轉紅,而伯伯也開開心心的往另一個方向騎走...我應該也拉住他說「其實我看了地圖就知道怎麼走」嗎?

伯伯,那個路口的紅綠燈,很慢!你是故意的嗎?囧


北國之夏-旅人篇


在すすきの一間不顯眼的著名味噌拉麵店「けやき」
湯頭好,但是無可避免的就是鹹


從我家到札幌国際ユースホステル(青年旅館)總共需要搭乘五種交通工具:路線巴士(市內)、高速巴士(往機場)、飛機、電車(往札幌市區)與地下鐵。風塵僕僕的到了青年旅館,進房門就認識了一個從韓國來的,利用暑假到寄宿家庭的大學女生。約了韓國女生一起吃晚餐,回來旅館後,房間內另兩個床位來的都是日本人,一位是從神奈川縣出差到這裡的上班族,一位則是很神奇的媽媽。

這位媽媽愛登山,為了爬山也到過韓國與台灣,只是到台灣時遇到颱風,預計要爬玉山的計畫因此泡湯。也為了南美洲的安地斯山脈,她去學了西班牙文,只因為當地並不通英語。這樣的人對於觀光是不會有興趣的,都往人煙稀少但風景美麗的地方去。這位媽媽很熱心的拿出日本各地青年旅館的資料,以及一些去過的地方推薦給我們。當我問到她預計要在北海道停留幾天時,她說明天就要出發回家了。再問到她什麼時候來的,我瞬間以為自己聽錯,「今年六月」。她說曾在利尻這個地方待了一陣子,還打工賺旅費,是幫當地的人曬海帶之類的工作,還拿了一些給我們吃。

第二天,日本媽媽的床位來了一個加拿大籍女生,完全不會說日文,我只好用破爛的英文跟她溝通。還好她是魁北克那邊的人,母語是法文,英文有點口音,我講話就不太會有壓力。她不是登山者,而是自行車騎士,也到過台北騎車。雖然是秋天去的,卻照樣遇到了秋颱,照樣毀了她的自行車行程。連續兩位外國旅人告訴我在台灣遇到的颱風經驗,使我有點窘。我是否應該留下我的聯絡方式,請她們下次去台灣前先問我天氣?

其實在送走來旅遊的家人後,時間也晚了,我便在札幌又多留了一晚。在一樓大廳居然又碰到加拿大女生。我問她是否繞了一圈又回來?她說這一個禮拜都是留在這裡。我訝異的問為什麼,原來她在等待到中國的簽證。我心中暗暗佩服,結束了在北海道的自行車行程,不待回家享受卻又要開始下一段旅途。我沒有問她的工作、收入以及旅遊的原因。但是我想,問了都是多餘的。她們這樣的旅人,不會在乎是否過得辛苦、是否舒適,似乎就只是為了美麗的風景和自己的興趣。喜歡登山就想要征服世界的名山,喜歡騎車就想要騎遍各地的道路。而這樣的人都有一個特徵:熱情。你何嘗遇過一個沉默寡言的旅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