酪梨壽司網誌上的文章被盜用的事件,已經知道好幾天了,今天聯合報也有了報導。(網誌原文請看那些老師沒有教我的事:轉寄信新聞學的奧義)早就想寫下感想,但一方面我也不是「不抄聖人」,所以總想寫起來會有點心虛,一切都是報應(哈)。不過,最近看著台灣頗負盛名的24小時新聞台,又總感到無奈與些許氣憤,就混合著一起寫上來了。
##ReadMore##
或許那些媒體人覺得網海廣闊,不會這麼容易被逮到。又可能他們認為網友們都很宅,不會關心時事不會看新聞。也搞不好他們以為媒體是在幫忙宣傳,搞不好部落客還要付錢寫謝辭才符合社會正義?其實以前自己做過雜誌,有時候覺得版權保護得太過火的公司很討人厭,截稿在即還硬是不授權給我刊登照片,心裡著實會嘀咕好一陣子,但也沒敢妄用過。
我可不敢發誓我當學生時,寫的報告都是我自己生出來的。再偉大的論文都在建立在前人的研究成果上,完全不抄的論文我還不知道該長成什麼樣?抄也是有技巧的,什麼叫做文獻引用,又該怎樣個引用法?記者不會沒唸過大學、沒寫過報告吧?還是其實大家當年都是猛抄一族?學校不教、出了社會公司也不教,甚至看到了當沒見過,這就是我們每天邊轉著電視看,卻一邊嘲笑著那些製作人員的原因嗎?
說到新聞台的不用功,不只發生在抄襲部落格文章上頭。我好久好久以前就有個疑問,為什麼常常會看到所謂的「資料畫面」還有「轉攝於網路/蘋果日報」?先講資料畫面,報導一件計程車司機性侵女乘客的社會案件,放放馬路上跑的計程車們就叫做資料畫面?真是好珍貴的資料啊!報導黑心食品的事情,放放大賣場的影像就是資料畫面了,搞不好下一個某大賣場促銷的新聞也用一樣的畫面咧!
再說說轉攝這件事情,取材自Youtube還好意思出來講喔?把蘋果日報頭版的新聞一件一件弄下來,再叫動畫部門用3D軟體畫個擬真圖就可以變成一則報導,記者旁白完以後還有臉皮說:「記者圈圈圈 綜合報導」東湊西湊的真的是很綜合...
傳聞(是真的)黎智英想要買下某家電視台來進軍電視圈,不要問我是哪家,這是商業機密,噓(是不是大家應該都知道了?)於是,我在想,那些用蘋果日報用得很頻繁的電視台,應該已經做好準備要賣過去了,所以用哪家的新聞來源都沒差別。是這樣嗎?來一個高層解釋解釋啊。
根據以上的資料我有理由懷疑,電視台的社會線記者已經走光光,除了跟在特偵組、扁嫂、致中睿靚、馬英九、蘇貞昌(要選台北縣長了嘛)等重要人物身邊的記者之外,噢,還有想要採訪張忠謀啦、宣明智啦等人的記者之外,台灣現在非常缺記者!!!缺到沒人可以跑新聞,都要偷蘋果日報的!一個堂堂的新聞台淪落到要每天早上翻報紙才有東西搬到電視上播,還因為量不夠,一個小時還要重複一次。
我覺得黎智英不應該搞電視,他搞一個蘋果通訊社,把新聞有料提供給新聞台比較賺啊。可是我又想到,假使黎智英真的搞起電視,應該會有個蘋果新聞台,到時候那些抄蘋果新聞的新聞台要怎麼生存?乾脆新聞台來大改組,大家分工合作,一台是蘋果社會新聞台、一台是蘋果政治新聞台、一台是蘋果財經新聞台、一台是蘋果文化娛樂教育新聞台...諸如此類,全台灣的媒體都賣給黎智英好了。(噗)
2009/03/16
2009/03/13
曾氏麵包第一號
記得以前看漫畫「烘焙王」(是不是有改名叫做麵包王?)時,男主角東和馬從小就愛做麵包,夢想要做出屬於日本的麵包(因為麵包是從西方國家傳來的)。而他把自己做出的麵包都取做「日式麵包第O號」。於是模仿他,我把我們曾家第一次用麵包機作出來的麵包,取名為曾氏麵包第一號...好,我知道這樣很敷衍...
##ReadMore##
麵包機牌子是MK-SEIKO M100,我在日本買的,合台幣約3000多塊,台灣也有進口的樣子,但不知道是型號不同還是怎樣,貴得要命。但我就在想,要是以後我畢業回來了,我家要怎樣生存?還要怎樣買日本的產品啦!(一整個想太多)
因為第一次做,不敢挑戰只敢做最基本的吐司,但材料上可是很こだわり(堅持),用的是有機的小麥粉呢,奶油也換成健康的橄欖油,糖整整就是少了一大匙。按了開始鍵後,就開始揉啊捏啊還有發酵,還是兩次發酵進程呢,有沒有很像機車的四進程的FU?
作出來真是超級可愛的,正正方方的不會太焦,配方雖然基本按照麵包機提供的食譜,但是稍微改過,其實蠻怕會失敗的。所謂二次發酵也被我們差點以為程序顛倒,又覺得是不是酵母不夠,怎麼麵團很小個之類。
切面就是這樣,超級結實的。總共切了七片,邊邊的一片被我們一家分著吃,體會著啃咬第一次家庭吐司的快感!
2009/03/10
大家都是好人(誤)

其實就像某人說的,要證明是自己有用,就必須離開現有的光環,做一個叫做OOO的人,而不是XX公司的OO職務。因此,這次能夠遇到幾個外人聽起來或許很神秘很有趣的職業,完全不因為我叫作曾莉玲,只是因為我的老師幫我找的人有這個能力去聯絡而已。但這絲毫不損我對這些人的尊敬與喜愛。
##ReadMore##
有能力的這兩個人我通通沒見過,一位是NHK的山田賢一,一位是TVBS的羅裕儀,稍微用網路查了後者,才發現她好像來頭不小(羞)。而與我碰面的那三位,分別是TVBS節目「2100」全民開講的執行製作陳昀隆、三立節目「大話新聞」的來賓陳立宏,以及年代MUCH台的製作人劉俊麟。
(我一直在考慮名字後面要不要放先生小姐,但一來他們對我極好,直接稱呼我的名字。二來在論文中敘述消息來源時並不需要加這些稱謂...所以我看這篇也得放在我碩士論文的感謝辭裡面才行)
TVBS的陳昀隆現在也正在政大新聞所的在職專班唸書,據他說今年就要畢業,論文題目也與政論節目有關。想想也是,自己身邊的資源這麼完整,不利用真的很可惜。結束訪談前,他主動留了e-mail address給我,讓我很感動,並說之後若有什麼問題,還是可以寄信問他。
雖然大話新聞在去年總統選後被批得很慘,雖然我對名嘴的印象並不是很友善,但是陳立宏人真的太好。見面的地方在古典玫瑰園,請我喝了一壺熱水果茶,還主動的爆料主持人和來賓的薪水,害我很想打斷他說:「你說這些不要緊嗎?」知道我是學生,還在日本唸書,先是跟我簡單聊了一下現在的經濟和匯率,後來又提了一些媒體的事情,還建議我畢業後不要回來工作,他說台灣的媒體現在已經死了...我聽了也是三條線啦,但是還是想回來囉。
最後一個見面的是年代的劉俊麟。原本是接在陳立宏後面,我要去內湖見他的。但是我的手機被設定成不發送號碼,劉俊麟要通知我他臨時有會要開,卻因為不知道我的號碼而無法聯絡我,我人都已經到了內湖才知道得取消。唉,我一回屏東就跟我媽說,要把全家的手機號碼都改成可發送,不然對人家太不禮貌了。
結果我們改在週日的中午見面。當時師大的同學俐吟恰好跟我一起,還讓劉俊麟請客,連我的朋友也一起受惠,太不好意思了。俐吟的碩士指導教授叫做劉祥麟,事前一直跟我說「不會是兄弟吧?」「那我抓到老師的把柄了」之類。見面後俐吟一直丟出關鍵字「師大」來試探,哈。沒想到劉俊麟雖然與俐吟的老師無關,卻是我的同鄉。
劉俊麟與我一樣是屏東人,還跟我外婆家一樣都在內埔。我把這件事情講給我爸媽聽,我媽還怪我沒聽清楚對方的詳細出身,說什麼只要知道是哪個村或者哪裡附近,她就會知道對方大概是誰之類的。真是的,知道了又想怎樣啦。但是我又想,作電視這麼辛苦,一定很難得回家過節或探親吧...像TVBS的陳昀隆也是,2100全民開講天天都播,他就得天天上班耶。其實我很羨慕耶,是不是有人覺得我瘋了?
他們對我都好,但當然就像我開頭寫的,或許並非因為我是誰,而是因為幫我的人是個人物,所以才對我親切。But so what,這樣也可以,反正我現在本來就不是什麼。但我倒挺希望可以繼續保持聯絡(好啦,很難),這樣才有機會變成「因為我是我,所以他們對我好」啊。
最後來下個評語:陳昀隆是個帥哥。陳立宏是個好人。劉俊麟是個有好聽聲音的同鄉。於是我想起來了,我除了是個西裝控之外,也是個聲音控...(默)
2009/03/05
回台日記Vol.3-安心感
我在台北第一頓晚餐,居然是距離我想像的美食好遠好遠的一小碗麵線。莫名奇妙的我在遠離攤子時,有一種「兩年半了,你還在」的安心感。
##ReadMore##
記得前年底短暫了停留台北兩天一夜時,走在師大夜市也是這邊喊「這是什麼?以前沒看過」那邊叫「啥!他關了」。不知道遊蕩海外的遊子們,你們回台灣第一件確認的事情是什麼?
昨晚跟以前的幾個同事們約好了周日晚上的飯局,可惜潔西卡人在南部,安之甚至在國外,無法一起同樂。那些人們,我也是兩年半沒見了吧?到時候是不是會有種「阿,真好,你們都還在」的感覺呢?
中午去了TVBS見了某執行製作,離開後時間還早,地點又離姑姑家近,一通電話打過去,就搭著公車殺去了。姑姑、表嫂跟小朋友都在家,小朋友剛好在我出國那一年底出生,所以我還是第一次見到他呢。姑姑對他說:「等一下姑姑(指我)帶你去公園玩砂」,看他一副不願意的跩樣,沒想到我要離開時,他卻哭了哩。不知道是哭我這麼早就要離開,還是哭沒有人帶他去玩砂?
現在的台北,只給我「just a city」的感覺,怕是因為我離開太久了吧。所以安心感要從尋找認識的店面開始培養...
##ReadMore##
記得前年底短暫了停留台北兩天一夜時,走在師大夜市也是這邊喊「這是什麼?以前沒看過」那邊叫「啥!他關了」。不知道遊蕩海外的遊子們,你們回台灣第一件確認的事情是什麼?
昨晚跟以前的幾個同事們約好了周日晚上的飯局,可惜潔西卡人在南部,安之甚至在國外,無法一起同樂。那些人們,我也是兩年半沒見了吧?到時候是不是會有種「阿,真好,你們都還在」的感覺呢?
中午去了TVBS見了某執行製作,離開後時間還早,地點又離姑姑家近,一通電話打過去,就搭著公車殺去了。姑姑、表嫂跟小朋友都在家,小朋友剛好在我出國那一年底出生,所以我還是第一次見到他呢。姑姑對他說:「等一下姑姑(指我)帶你去公園玩砂」,看他一副不願意的跩樣,沒想到我要離開時,他卻哭了哩。不知道是哭我這麼早就要離開,還是哭沒有人帶他去玩砂?
現在的台北,只給我「just a city」的感覺,怕是因為我離開太久了吧。所以安心感要從尋找認識的店面開始培養...
2009/03/03
最近關心的兩則新聞
一則以大,一則以小,都引起我的注目。大新聞或許擷取的多人的目光,但小新聞卻讓我聯想到一些我以往不以為意,如今卻意欲嗤之以鼻的事情。

最近很有名的一鼠一兔
##ReadMore##
這幾天法國佳士得公司負責拍賣兩尊獸首的消息鬧得沸沸揚揚,我也是回來之後才知道這件事情。事件隨著競標得主的出現又出現另一波高潮,得主是一位中國籍的文物收藏家,而其競標的目的並非為了買下獸首奉還中國,而打算以棄標的方式造成流拍,或甚至期盼能將此事件重新導回中法兩國外交層次的問題領域,而非僅為文物交易此等簡單好懂的範疇。
看了幾天相關的報導,我坦承在情感上絲毫不同情中國大陸的「想法」。沒錯,此次中國政府並未強力出面干預,首先是類似私人機構的「歐洲保護中華藝術協會」的訴訟遭到駁回,法院給予的理由是「沒有提告的權利」。接著就是順利的競拍,也的確有人標下的兩獸首,只是沒想到背後有文章。
聯合報今天的民意論壇中,佔去最大篇幅的是一位大陸讀者的投書,相對於媒體報導的反彈激烈的大陸網民來說,他相對的站在另一個角度看這件事情。(原文點我,若文章消失則點我看備份)除了描寫他對獸首的歷史來源分析,與其歸屬問題之外,更令他感到驚訝的是中國大陸人民的民族情感。
因為過度自負所以不屑用錢拍下獸首,硬是要發起抗議讓佳士得這間私人商業性質公司自動歸放棄競標,或者要求法國政府主動拍下獸首並歸還。我必須說:「你們以為你們是誰啊」。再來因為過度的自卑,小小的、根本搞不清楚重要性在哪的文物,引不起太多的藝術或歷史性重視,也激起了所謂的愛國情操「把中國的文物還來」。我也要說「你們是什麼中國」。大陸人真的是很奇妙的生物,而他們的網路鄉民,看來也與台灣的差不多。
另一則我注意的新聞是台灣的玉山要參選世界七大奇景(新聞看我,若文章消失請點我看備份)。這種呼籲最常出現在校園美女選拔之類的場合,在批踢踢上常見到有人說「某人是正妹,請大家幫忙投一票」,於是所有不相干的人秉持著「我是好人」的精神去幫忙,而並不真的看完所有的候選者,也並不真正投下自己心目中的第一美女。
現在,為了爭取玉山成為世界七大奇景之一,玉山管理處發起一人一票(一人多票)的活動(?),在我看來和投一個網路美女有何差別?什麼?爭取觀光客源?什麼?增加台灣在國際上的知名度?什麼?玉山本來就很美、本來就是奇景?哪一個選項可以解釋,為什麼我們選出來的網路美女其實都不太美?拿來騙騙人(觀光客)這個選項,我倒覺得比較實在些。
我突然想到這兩則新聞的共通性了:愛國心。well...tell me,你所謂的愛國心是什麼?


最近很有名的一鼠一兔
##ReadMore##
這幾天法國佳士得公司負責拍賣兩尊獸首的消息鬧得沸沸揚揚,我也是回來之後才知道這件事情。事件隨著競標得主的出現又出現另一波高潮,得主是一位中國籍的文物收藏家,而其競標的目的並非為了買下獸首奉還中國,而打算以棄標的方式造成流拍,或甚至期盼能將此事件重新導回中法兩國外交層次的問題領域,而非僅為文物交易此等簡單好懂的範疇。
看了幾天相關的報導,我坦承在情感上絲毫不同情中國大陸的「想法」。沒錯,此次中國政府並未強力出面干預,首先是類似私人機構的「歐洲保護中華藝術協會」的訴訟遭到駁回,法院給予的理由是「沒有提告的權利」。接著就是順利的競拍,也的確有人標下的兩獸首,只是沒想到背後有文章。
聯合報今天的民意論壇中,佔去最大篇幅的是一位大陸讀者的投書,相對於媒體報導的反彈激烈的大陸網民來說,他相對的站在另一個角度看這件事情。(原文點我,若文章消失則點我看備份)除了描寫他對獸首的歷史來源分析,與其歸屬問題之外,更令他感到驚訝的是中國大陸人民的民族情感。
因為過度自負所以不屑用錢拍下獸首,硬是要發起抗議讓佳士得這間私人商業性質公司自動歸放棄競標,或者要求法國政府主動拍下獸首並歸還。我必須說:「你們以為你們是誰啊」。再來因為過度的自卑,小小的、根本搞不清楚重要性在哪的文物,引不起太多的藝術或歷史性重視,也激起了所謂的愛國情操「把中國的文物還來」。我也要說「你們是什麼中國」。大陸人真的是很奇妙的生物,而他們的網路鄉民,看來也與台灣的差不多。
另一則我注意的新聞是台灣的玉山要參選世界七大奇景(新聞看我,若文章消失請點我看備份)。這種呼籲最常出現在校園美女選拔之類的場合,在批踢踢上常見到有人說「某人是正妹,請大家幫忙投一票」,於是所有不相干的人秉持著「我是好人」的精神去幫忙,而並不真的看完所有的候選者,也並不真正投下自己心目中的第一美女。
現在,為了爭取玉山成為世界七大奇景之一,玉山管理處發起一人一票(一人多票)的活動(?),在我看來和投一個網路美女有何差別?什麼?爭取觀光客源?什麼?增加台灣在國際上的知名度?什麼?玉山本來就很美、本來就是奇景?哪一個選項可以解釋,為什麼我們選出來的網路美女其實都不太美?拿來騙騙人(觀光客)這個選項,我倒覺得比較實在些。
我突然想到這兩則新聞的共通性了:愛國心。well...tell me,你所謂的愛國心是什麼?
訂閱:
文章
(
Atom
)